衢州市衢江區是浙江省16個畜牧強縣之一,也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和國家153個生豬調出大縣之一。近年來,衢江區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治理路徑,著力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的新格局,探索出“寧蓮”“山蛋蛋”“三易易”等多套模式。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9.6%,生豬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種養結合程度100%。衢江區先后獲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國家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區等一批國字號榮譽,成為首批部省共建鄉村振興戰略雙聯系點。
明確標準促提升,實現“小循環”
針對小規模養殖場排泄物總量少,周邊林地、園地、耕地等資源豐富的情況,制訂“一場一方案”,明確養殖場內生產設施標準,改造提升生產設施,對堆糞房、沼氣池、儲液池、沉淀池、氧化塘、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等糞污處理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提高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收集能力。
“山蛋蛋”模式是秉承“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推行“蛋鴨籠養、網上半旱養和發酵床+復合光合菌半旱養”的節水養殖模式。鴨糞經堆肥發酵后用作柑橘肥料,污水經管道收集后進入沼氣池,沼氣作生活能源利用,沼液經噴灌和滴灌系統全部用于柑橘精品園。目前衢州聯合巨北養殖場、衢江區大美山養殖場、衢江區宋氏農場等,與周邊種植基地配套,均通過有效的沼液輸送管道、噴滴灌設施,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小循環”,實現養殖廢棄物的100%資源化利用和養殖廢水的零排放。
種養無縫對接,實現“中循環”
衢江區農業園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現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3個、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個。針對部分養殖場周邊缺少農田配套、養殖場消納糞污能力有限、消納地面積配套不足等問題,創新發展膜濃縮“寧蓮”模式,這是濃縮液循環利用的新型養殖污水處理新模式。通過膜分離濃縮技術處理,沼液濃縮倍率可達到5-10倍,處理后的沼液20%成為可資源化利用的沼肥,80%成為可直接排放的環保達標水質,實現沼液的濃縮利用和無污染排放,沼液經處理后水質可達地表水一級標準。
“三易易”模式采用節水改造及糞便發酵再利用技術,即固液分離、雨污分離,畜禽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后生產有機肥。液肥大部分經3000畝農田消納利用,小部分沼液經深化處理后中水回用或達標后用于農業灌溉,實現區域農業廢棄物零排放、全消納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中循環”。
培育服務組織,實現“大循環”
目前,衢江區有5家企業處理畜禽糞便并利用生產有機肥,據統計,5家企業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年生產有機肥6萬噸、收集處理畜禽糞便15萬噸。以此為契機,衢江區結合低丘緩坡開發、地力提升、家庭農場有機肥使用和化肥減量等項目,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培育建立了衢江區沼液還田社會服務體系。該體系采用“糞污集中收集運輸+種養結合+社會化服務”模式,通過組織社會化服務,將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收集運輸到集中處理中心,將處理產生的沼肥(沼液、沼渣)輸送到沼肥儲存池,利用管道或者沼肥運輸車輸送到周邊的種植區作為有機肥料使用,年配送沼液能力達15萬噸,全面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循環”。
配套監管工程,實現“長效運行”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對現有的生豬規模場進行線上線下監控。在養殖場終端安裝液位儀、智能電表、流量儀等監測設備以及視頻監控的基礎上,全面落實“一場一干部”監管機制。全區106家規模豬場全部納入第三方智能化監管平臺,2021年共巡查規模養殖場1000多人次,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養殖場進行及時整改落實,對落實情況進行監督,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長效運行”。
原標題:2023年浙江省全域“無廢之窗”(5)| 衢州衢江區:“小中大長”全面發力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