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環境重要性認知程度的不斷加深,綠色正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旋律。2023年1月19日,國新辦舉行
《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實踐與成效,分享中國綠色發展經驗。隨后,白皮書全文公開,共包括七部分二十四節內容。
關于環保設備行業發展,白皮書提及以下重點↓↓↓
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新興技術成為重要支撐
截至2021年底,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有效發明專利4.9萬件,新能源產業有效發明專利6萬件,分別是2017年底的1.6倍、1.7倍。2011年至2020年,中國環境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接近全球60%,是全球布局環境技術創新最積極的國家。
國內節能環保產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綠色技術裝備和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綜合能源服務、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綜合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8萬億元。
布局優化:加快化解淘汰落后產能,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同時,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資源消耗量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業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政策。提高部分重點行業土地、環保、節能、節水、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條件,對高耗能行業實施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懲罰性電價等差別化電價政策。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鏈條各環節,持續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完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使用綠色低碳環保工藝和設備等。能源上,一方面不斷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開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截至2021年底,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由2012年的14.5%升至25.5%。
市場完善:創新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
為激發全社會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國內創新和完善節水節能、污水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實施50余項稅費優惠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支持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在科學合理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國內逐步建立用水權、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和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建設,進一步發揮市場在生態環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按照白皮書所說,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讓人民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