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今年大年三十我又沒辦法回家過年了,我要應急值班…”,春節假期祖國大地一派喜氣洋洋、闔家歡樂的祥和氛圍,而這簡短的話語,是南京
環境監測中心日常應急監測工作“永不打烊”的一個縮影。
為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兔年春節假期,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應急監測人員始終堅守崗位,無縫交接值班42人次,接力續航168小時應急監測保障。垂改以來,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參與處置突發環境事件40起,應急值守共6253人次,加班763小時,為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供了數據支撐。
事不避難,堅持應急監測日常管理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應急監測工作的日常管理重在日常、貴在堅持,目前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已建立自行維護與第三方維護相結合的應急監測設備運行維護制度,針對日常維護按月進行操作與盲樣考核,確保應急設備正常運行。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應急監測實戰能力,避免應急演練重“演”輕“練”,中心結合南京市行業特征和區域地理特點,開展了系列演練,在模擬秦淮河水體受到污染和化工企業發生火災等應急事故中,有效考核應急隊伍反應速度,檢驗應急監測人員對儀器裝備的熟練程度,持續提升應急監測綜合能力。將應急監測管理制度納入日常并動態完善,切實為保障應急監測隊伍始終處以臨戰狀態奠定了基礎。
惟一惟精,全面提升應急監測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對標同時應對兩起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要求開展能力建設,配備應急監測設備56臺套,先后建立了涉及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及常規因子等246項因子現場監測分析能力,有效提升了應急監測時效。中心通過應急監測培訓及演練,培養了一批應急監測領域專家和業務骨干。2022年采用外聘專家和內部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共開展各類應急監測培訓15次,培訓人員152人次,同時積極參加總站組織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典型案例匯編。通過儀器設備的更新、應急監測專家及人員的培養和應急監測事故的總結歸納,科學開展各類應急監測,全面提升應急監測實力。
群威群膽,強化應急響應及聯動
應急無小事,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始終嚴格遵守應急監測預案要求,15分鐘內完成出發。同時結合多年應急事故經驗,在非工作時間將常用應急監測設備裝車備用,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提供了時間保證。同時探索建立了“現場+多科室”協同作戰的高效工作模式,即一旦遇到突發環境事件,迅速建立應急協作工作群,分設監測指揮組、現場監測組、資料搜集組、方案及報告編制組,上下同心,合力推進,為第一時間開展監測分析并發布信息提供了質量與效率雙保證。2022年,在應對南京金盛百貨大火突發環境事件過程中編制的《南京中央門金盛百貨商場火災事故應急監測快報》得到廳主要領導批示,有關工作成效作為典型供全省相關單位學習參考。
南京環境監測中心牢固樹立生態環境“大安全”理念,始終以服務駐地生態環境安全為己任,主動與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相互協調聯動;切實與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取長補短,建立聯合出動、監測和報告等機制,進一步增加了應對處置區域突發環境事件能力。2023年,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將生態環境安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各級應急監測聯動,時刻保持應急戰備狀態,嚴格落實“五個第一時間”,為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提供技術支撐。
供稿:南京環境監測中心
原標題:應急不打烊,監測不斷檔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