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為規范再生工業鹽生產與使用、提升廢鹽綜合利用環境風險防范能力,2020年9月,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
再生資源回利用協會危險廢物專業委員會、南京格洛特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了《再生工業鹽 氯化鈉》《再生工業鹽 硫酸鈉》團體標準(下稱“標準”)研究項目,經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評審正式立項。標準編制組通過文獻資料調研、相關項目實地調研、公開征求意見、專家咨詢、采樣檢測等途徑,經過多輪修改完善編制完成了標準送審稿。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于2023年1月12日以線上形式組織召開標準送審稿技術審查會,從標準編制規范性、科學性及合理性等角度對標準進行審查。
會議邀請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研究員姚芝茂、中國
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張穎、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董亮、江蘇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正高工黃文平、沈陽化工研究院/遼寧省危險廢物鑒別及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級高工侯松嵋、浙江工商大學二級教授沈東升、中鹽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張仂7位專家組成標準審查組,審查組組長由姚芝茂研究員擔任。標準發布單位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標準編制單位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固體廢物和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中心、遼寧省大連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南京格洛特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鹽城市國投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浙江申聯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國環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天津)有限公司、深圳星河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綠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昱源寧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壹鳴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理工大學、江蘇省循環經濟協會、南京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行業協會、江蘇天楹等離子體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學鹽城環保技術與工程研究院、中再危廢會員單位等近50位代表參加了審查會。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發言到,協會作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的團體標準試點單位,積極編制了一系列危險廢物資源化標準,補充了危險廢物資源化領域的空白。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廢鹽屬于廢棄物里面比較重要的品類,其產生范圍廣、與生活息息相關,需要標準加以規范其資源化利用以促進安全環保循環利用。審查會特邀請生態環境、環境監測、廢鹽研究等領域專家對標準進行把關,令標準更加完善、適用性更強。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危廢部副主任何藝代表編制組發言表示,廢鹽牽涉環境和食品安全,國家政府和社會公眾關注度高,《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及《關于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利用處置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的指導意見》建設也對廢鹽提出專門要求,標準的制定契合國家的相關要求。標準從最不利風險管控場景出發,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污染物指標及限值以控制再生工業鹽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確保生態環境安全和公眾人體健康,促進廢鹽的綜合利用。
審查組聽取了標準編制組代表霍慧敏工程師對標準起草過程及標準主要內容的匯報,審閱了該標準的送審稿及有關材料,經過質詢和討論,一致通過標準送審稿的評審,并建議編制組按照專家意見對標準進一步修改完善,盡快上報審批。
原標題:標準推進 |《再生工業鹽 氯化鈉/硫酸鈉》團體標準順利通過技術審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