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界粗略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市場中標總額約130億,呈逐級上升趨勢,項目類型涉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土壤檢測、土壤改良、礦山污染治理、土壤修復以及地下水監測和修復等。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正在進行中,直接提高了人們對土壤污染治理的關注度。而目前,全國公開污染地塊名錄不斷更新,累計已超過700塊,顯然市場需求增量還在上揚,也能理解為什么土壤修復行業近年來被頻頻關注,而土壤修復類項目基本進入了量價齊放的階段。
環保在線也曾不止一次說過,土壤修復是個周期長,系統性強的工作,投入大,情況復雜,技術門檻高都是典型特征。近兩年,在環保標準趨嚴,環保督察嚴抓,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和標準愈發完善的背景下,土壤修復以耕地保護和修復、場地修復兩大主要板塊為中心,“責任式”推進。
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治理。重磅登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了這項原則,也確立了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和政府承擔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義務的先后順序,夯實了土壤污染責任制度框架。當然,建立統一的土地資源臺賬也能更有助于土壤污染追責。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土壤污染監測以及土壤修復技術的雙向加持。
就土壤污染監測來看,目前土壤監測網絡基本成型,監測體系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以及運維體系建設等多方面都有突破性進展,且風險管控工作針對重點地塊提出了長期監管要求。2011年,國家土壤環境例行監測試點;2017年,首個國家土壤網絡誕生;截至目前,我國設置土壤環境監測點位超過22000個,基本覆蓋了所有土壤類型。
而就技術來看,進步更是不容小覷。遠的不說,就說今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就收獲不小。
農田灌溉研究所農業水資源戰略團隊在《工業作物與產品(Industrial Crop & Products)》發表了最新成果——添加低分子量有機酸可促進植物根系對重金屬鎘的吸收;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應用風險控制創新團隊在《環境科學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研究成果——溶解在土壤孔隙水中污染物的量是決定土壤中植物被污染程度的關鍵因子,而非土壤污染物的總濃度。
企業方面,剛剛新三力環保才新增了一項土壤修復相關的專利信息——“一種農用土壤深度修復系統”,專利類型為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CN202222277129.X,專利授權日為2022年11月22日。該專利能對不同深度的土壤層同時注液進行修復,并能對土壤的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進行調配。
另外,上海建工不久前在一周年之際發布了土壤修復及相關領域“十大技術”,包括工業污染場地成套修復技術、區域異位集中修復技術等等,聚焦土壤修復、渣土資源化利用、雙碳管理、土壤改良、數字化建設等。
由小及大,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快,目前技術實力也在飛速提升中,不得不說是個好消息。關于土壤三普以及土壤修復的后續消息,環保在線還會持續追蹤。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