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東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邀請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尚凡一,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副科長崔寶金,介紹今年以來東營市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實,環境空氣質量取得新突破。今年1-10月份,全市PM2.5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8%,改善幅度列全省第3位,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19天,同比提升5天。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強化制度保障
今年以來,東營市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出臺了《東營市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工作方案》《東營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東營市2022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確定了工作目標,明確了任務和完成時限,建立了定期調度和督導通報機制,形成了“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屬地政府+行業部門+企業”的協同聯動機制,狠抓大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
二、突出重點時段防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關注的環境質量問題,緊盯夏秋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大氣污染,實施綜合治理。一方面,緊盯秋冬季大氣污染。圍繞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等結構調整持續發力,緊盯落后產能淘汰、工業企業提標改造、散煤整治、揚塵管控、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等重點領域,推進了440萬噸/年煉油產能關停退出、4臺燃煤機組關停拆除、1.08萬戶農村清潔取暖等重點工作,對29家機械鑄造、建材等行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進行治理。聯合公安、應急等部門做好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和宣傳引導。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健全了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更新了應急減排清單,確保一旦出現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能夠及時啟動,各項減排措施能夠嚴格落實落地,真正做到“停得下”、“管得嚴”、“見實效”,切實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減下來。另一方面,緊盯臭氧污染。堅持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防控,圍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占比最大的石化、有機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督促企業緊盯儲罐、裝卸、敞開液面等10個關鍵環節,認真對照標準規范開展排查,同時,對發現的問題逐一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截至目前,完成問題整改193個。聯合市商務、市場監管和機關事務管理局等3個部門發出倡議,繼續推進“夜間加油、低碳出行”行動,全市198家加油站企業積極響應并制定了夜間加油優惠活動。
三、扎實推進民生實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異味整治工作,連續三年把異味整治工作納入民生實事工程。市局成立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工業企業空氣異味治理工作的通知》,堅持“以科技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全面排查、全面整治”原則,確定了18個異味重點治理項目,現已完成13個;持續開展VOCs走航監測,針對發現的45個異常點位及時調查整改,并適時開展復查,杜絕問題“復發”;與淄博、濱州等周邊地市簽訂了《行政邊界地區環境執法協議》,建立完善了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推進邊界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四、聚焦科學、精準、依法治污
一是有序推進生態環境部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日報、預報、專報等的報送機制,開展全市涉氣污染源清單編制更新,對石化、有機化工等50家重點企業開展入企調研和現場幫扶,邀請行業專家圍繞儲罐、油氣回收等重點領域開展14期專題培訓,目前正在編制我市石化、有機化工、橡膠輪胎等重點行業企業“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立足科學、精準指導大氣污染防治。二是緊盯高值區問題整治。利用14個國控、省控站點和40個鄉鎮站點監測數據,及時研判分析,建立了“鎖定高值區域-組分解析溯源-定向精準施策”的高值區整治銷號閉環工作機制,及時推送高值區情況,及時開展排查,查找問題癥結,確保達到“掐尖消峰”作用。三是強化執法幫扶。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強化科技支撐,聚焦問題整改,大力開展大氣質量監督幫扶活動,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8輪次監督幫扶工作,出動執法人員700余人次,檢查企業96家次,發現整改問題260個。
下一步,東營市將聚焦今冬明春大氣污染治理,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努力讓東營市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群眾更滿意。
此外,相關部門人員就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答記者問:
東營日報:
治理工業企業異味是2022年東營市政府確定的15件民生事實之一,請問目前進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崔寶金:
剛才也介紹了,市委市政府自2020年起,已連續三年將工業企業空氣異味治理納入民生實事重點推進,共謀劃實施治理工程59個,現已完成54個;持續開展問題排查整治,共發現異味污染問題439個,均已完成整改。借助生態環境部在我市開展的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創新性地把工業企業異味治理納入其中,開展異味溯源與影響研究,編制符合市情的“一行一策”治理方案。目前已調研企業近100家,重點對石化、有機化工和橡膠等重點行業企業的儲罐區、裝卸區、廢水集輸處理、密煉、硫化等工藝過程進行了現場排查分析,發現異味問題62個,均提出了相應的整改建議。持續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VOCs走航監測力度,截至目前共出動走航車149次,總里程1.48萬公里,發現異常點位45個,均已及時反饋縣區調查整改。通過努力,全市異味信訪舉報數持續減少,今年以來,共受理大氣污染信訪投訴1724件,同比減少25.11%,異味治理工作實現持續性向好趨勢。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持續開展走航監測,強化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反饋整改,確保工業企業異味整治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東營電視臺: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請問一下,作為普通市民,如何參與到大氣環境保護中來?
尚凡一:
防治大氣污染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幸福感和獲得感。
全民參與是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群眾監督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參與方式。為營造全民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圍,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完善了舉報獎勵制度,印發了《2022年度東營市生態環境舉報獎勵制度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暢通舉報渠道,開通了有獎舉報電話,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經查證屬實的,市生態環境部門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100元至50萬元的獎勵。結合我市情況,建立了監督員工作機制,聘請重點區域、企業周邊共計30名群眾以“民間嗅辨師”的身份參與監督,及時發現舉報污染問題并監督生態環境部門處置。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有獎舉報環境信訪案件42件,發放舉報獎勵金13.31萬元。借此機會,我們熱忱歡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支持、監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共同推進工作的開展!
東營廣播電臺:
眾所周知,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氣多發的季節,當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并啟動應急時,會同時公布不同級別下的管控要求,請問一下,在應對過程中,是如何做到避免“一刀切”的?
崔寶金:
秋冬季氣象擴散條件差,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多發,污染物持續累積易導致重污染天氣,影響公眾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城市形象。
為精準、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我們不斷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出臺應急預案,開展預報會商,實施差異化減排,重污染天數呈逐年下降趨勢。重污染天數由2015年的26天降至2021年的5天。主要采取了以下“四個精準”舉措:
一是清單精準,即實現減排清單全覆蓋。截至目前,已將全市914家工業企業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清單,實行“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二是管控精準,即落實嚴格差異化管控。根據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監測監控、環境管理和運輸方式等情況,實施績效分級,執行差異化減排措施,避免一刀切。即在重污染天氣發生時,環保績效水平先進的企業,因平時已經少排污,可以減少或者免除應急減排措施,而績效水平差的企業要嚴格執行減排措施,從而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有效引導企業自主提高環保治理水平,促進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截止目前全市已有A級企業1家、B級企業13家,引領性企業2家。三是措施精準,即突出重點精準減排。重污染天氣發生時,以優先控制重污染行業主要涉氣排污工序為主。將涉及供暖、危險廢物處置、醫療廢物處置、生活垃圾處置和外貿出口等行業的企業,納入民生豁免范圍。四是預測預報精準,即不斷提升監測預報能力。建成了覆蓋全市40個鄉鎮(街道)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監測數據可實時傳輸至市縣生態環境部門。搭建了基于東營市基礎數據的“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每周與氣象部門開展面對面會商,分析研判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目前,可實現東營市未來7天空氣質量預警預報(預報準確度>85%),提高了預報精準度。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會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工作要求,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緊盯秋冬季重點時段,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奮力拼爭,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東營藍”常駐。
原標題:我市召開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