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年)以來,六安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國家、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精神,抓牢“五個重點”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01 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有力有序。
截至10月底,應于2022年完成整改驗收的中央和省級層面交辦問題57個,已完成整改45個,序時推進12個;市、縣(區)自查發現交辦問題336個,應于2022年完成整改275個,已完成整改251個,總體超序時進度。印發實施《六安市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驗收銷號工作實施辦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方案》等,不斷完善督察整改工作定期調度、動態管理、驗收銷號等制度,強化對整改過程的跟蹤督導。持續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市四大班子領導分別赴各自包保縣區(點位)督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進展情況,推動問題整改。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四個專項督查組,分別由四位副主任帶隊對8個縣區按季度開展明察暗訪。市委督查辦、市生態環境局、市電視臺組成聯合暗拍組,按季度制作發現問題專題片,在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調度會上通報曝光。
02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顯著強化。
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實現重點企業名錄覆蓋、經營和產廢單位抽查合格率三個100%。預審、核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7家,建成危險廢物綜合集中收集、貯存、轉運平臺,推進創美環保危險廢物焚燒處置項目順利投運,有力解決了六安市及周邊區域危險廢物處置難題。印發《打擊跨省跨市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行動方案》,加大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打擊力度,辦理2起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分別為霍邱縣王柏青非法處置
電路板案、葉集區胡中寬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已移送公安機關。4月份疫情期間,累計安全收集處置醫廢921.59噸,覆蓋265家醫療機構、110個集中隔離點和主城區所有核酸檢測點。完成29座尾礦庫污染防治成效調查評估及現狀評價工作,持續提升尾礦庫環境污染防治水平。督促霍邱縣5座尾礦庫、霍山縣3座尾礦庫、金寨縣座個尾礦庫對存在環境風險隱患、污染防治不到位進行整治。
03 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織密筑牢。
持續推進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排查涉鎘等重金屬企業并建立整治清單,完成40家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和140余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數量居全省前列,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督導企業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及自行監測。實施“兩公一住”地塊用地調查,堅決防止疑似污染地塊及污染地塊違規開發利用。組織開展化工行業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化工行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聯合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風險集中治理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葉集化工園區土壤和地下水調查評估,督促葉集化工園區企業落實排污許可制。開展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出動執法人員484人次,排查企事業單位395家次,發現問題隱患79個,已整改完成54家。參與處置突發環境事件5起,避免了污染事件和次生災害發生。
04 環境監管執法能力持續提升。
印發2022年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和隨機抽查事項清單(2022年版),開展企業雙隨機檢查1057家次,非現場檢查129家次,指導幫扶66家次。制定并公布全市2022年重點管理排污單位名錄180家,常態化開展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備運行情況檢查。實施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制度,免罰8家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1-10月辦理行政處罰案件32件,其中涉自動監控環境違法案件9件,罰沒款約306.4萬元,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5件。安徽綠實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偽造比對監測數據、出具虛假比對監測報告案,入選生態環境部2022年公布的第四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全市受理環境信訪事項2845件,及時受理率和按期辦結率均為100%。調查核實重點環境信訪問題61件,出動人員95批次,確保環境信訪問題案結事了、息訴罷訪。
05 生態環境服務保障優化提質。
優化總量審批流程,持續做好重點項目總量保障。對納入省政府確定的六安市年度重點投資計劃的項目,建立常態化環評調度機制,安排專人跟蹤指導,壓茬推進項目審批進度,目前具備條件項目全部完成審批,有力保障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拓展環評告知承諾及豁免管理覆蓋面,17個大類44個小類實施告知承諾審批,35個大類、74個小類實行豁免審批。加強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全市已投產、開工或簽約節能環保產業項目86個,涉及總投資582.5億元。扎實開展“環企直通車”服務活動,累計走訪企業1054家次,協調解決各類環境訴求393個。霍山縣和舒城縣分別入選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公示名單。
原標題:六安市抓牢“五個重點”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