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17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
《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提出以河湖為統領,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求,統籌水資源與水域岸線空間,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讓長江支撐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01 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飲水安全事關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長江委切實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來抓好抓實,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每年組織對流域內221個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達標建設評估,2021年長江流域內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狀況總體為優良。指導流域各省合理布局飲用水水源取水口,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目前流域內地級市均已具備雙水源。開展丹江口水庫“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行動,加強水質安全保護,丹江口水庫水質長期穩定在II類及以上,向北方調水逾500億立方米,工程受益人口超8500萬。目前,長江委正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要求,配合水利部制定長江流域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及管理制度。
02 加強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迫切需要加強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把水土流失治理與發展生態農業、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水土流失重點區域,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坡耕地分布集中、水土流失嚴重、人地矛盾較為突出的區域,開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按照近村、近路、近水原則,通過坡改梯改造、發展特色經濟林果、營造水土保持林等措施,對不同坡度的坡耕地改造。因地制宜打造清潔小流域,以城鎮、村莊周邊、重點水源區為重點,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采取因地制宜、統籌配置溝道治理、生物過濾帶、水源涵養、封育保護、生態修復等措施,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提高水源涵養功能,維護水生態安全。根據2020年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公告,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33.70萬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18.81%。
03 深入實施自然岸線生態修復。
編制完成國內第一部流域性岸線專項規劃《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充分考慮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地區及不同行業的開發利用需求,合理劃定岸線保護區、保留期、控制利用區、開發利用區,指導有關省份編制了110余個河湖岸線的保護與利用規劃,保證岸線保護區、保留區長度占比50%以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遵循“確有必要、無法避讓、確保安全”原則,嚴格河湖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方案審批,完善相關制度,明晰審查權限,精簡規范審查流程。督促責任片區有關省份清理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1.3萬個,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堅決遏增量、清存量,持續改善河湖面貌。
04 嚴格落實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加快推進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先后推動了四批共23條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編制工作,截至目前,漢江、嘉陵江、湘江等18條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已批復,基本實現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全覆蓋,確定了長江流域2030年用水總量指標為1972.19億立方米的上限。全面推進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2019-2020年完成了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和整改提升,整改完成近8萬個問題,大量長期遺留的復雜問題得到解決。加快推進長江流域取水口在線監測,2021年11月底實現長江委管規模以上取水在線監測全覆蓋。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六大重點行動”取得新成效,流域內506個縣區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各省、市、縣三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率先建成節水機關,各級節水型單位建設不斷深化推進;有關省份全部建成用水定額標準體系,其中西藏、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等六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規定周期更新發布實施2000余項省級用水定額標準。開展水資源管理、節約用水和河湖長制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和日常監管情況作為水利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依據。
05 鞏固小水電清理整改成果。
圍繞深化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和推進生態環境警示片小水電環境問題落實整改,督導檢查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核查情況,其中2021年共對260座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進行了現場核查暗訪,發現整改措施不落實43例,向縣級清理整改領導小組反饋問題,提出整改意見與建議,并在后期跟蹤督促地方落實整改。研究制定小水電生態電價補償政策,爭取將小水電生態電價政策納入“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對達到生態修復治理標準的小水電,給予上網優惠電價或者資金獎勵,推動小水電向生態綠色可持續運營轉型升級。
06 切實保障河湖生態流量。
長江流域水生生境類型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我國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寶庫。確定了85條重點跨省河湖131個斷面的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指導流域內有關省區確定了153條重點河湖300個斷面的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基本覆蓋了長江流域干支流和重點湖泊;編制印發保障實施方案,明確每個斷面生態流量保障措施,并將生態水量納入河流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制定出臺《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河湖生態流量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建立長江流域生態流量監管平臺,對各斷面生態流量實時達標情況進行動態監管。截至目前,流域內重要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管理措施全面落實,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湖泊生態水位得到有效維持。在保障生態流量的同時,切實加強水資源配置與調度管理,科學精心開展長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聯合調度,充分發揮控制性水工程防洪抗旱、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強化生態調度,連續多年開展促進三峽庫區產粘沉性卵、三峽壩下產漂流性卵魚類繁殖以及遏制漢江中下游“水華”的生態調度試驗。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河湖為統領,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作者: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 李英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原標題:長江攻堅戰行動方案 • 專家解讀⑦ | 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 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