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子產品可以貼身穿戴監控各項健康指標、超薄柔屏電視和智能手機可以任意折疊用于展示、有機電子感應材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皮膚以治療灼傷……這些以往只能夠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已經逐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有機半導體的迅猛發展。
有機半導體是具有半導體性質的有機材料,其導電能力介于金屬和絕緣體之間,具有熱激活電導率且電導率在10-10~100S·cm-1范圍內的有機物。與以硅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成本低、材料多樣、功能可調、可柔性印刷制備等諸多優點,這使得有機光伏可突破“硅光伏”的諸多局限。
然而,有機光伏要想順利走向市場,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那便是要研制出可適用于高性能有機光伏器件的透明電極材料。目前,有機光伏器件的正面一般采用具有高透光性的透明電極材料,以保證光線能夠高效的進入器件內部,并通過這種材料進行高效的光電轉換。同時,該材料還必須具備高導電率,以實現光轉化的電流以最低的損耗從光伏器件中導出。
免氧化銦錫(ITO)是一種有機光伏器件最常用的透明電極材料,具有高導電率、低光學吸收率、高表面平整度等顯著優點,但銦元素是
稀有金屬,地殼分布量小且分布較為分散,價格昂貴。ITO的使用會大幅提高有機光伏器件的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全球銦元素的預估儲量無法滿足有機光伏器件大規模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因此,尋找ITO的替代品就成為有機光伏邁向市場的關鍵之一。
氧化鋅一直被研究者們認為是可替代ITO的非常理想的透明電極材料。在早期研究中,一般通過元素摻雜,如鋁摻雜、鎵摻雜、硼摻雜或氟摻雜,來提高氧化鋅的導電率。然而,元素摻雜不僅降低了氧化鋅薄膜的透光率,也會影響有機光伏器件的使用壽命。因此,在有機光伏器件的實際使用中,元素摻雜的氧化鋅并未得到廣泛使用。
為了讓原本導電率極低的氧化鋅保持持續高效的導電率,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員唐正課題組基于紫外光摻雜技術,創新性開發了一種不需要元素摻雜,便可大幅提高氧化鋅導電率的策略。
研究人員通過通過多次逐層沉積工藝,制備多層薄膜,來提高氧化鋅薄膜中的氧空位的濃度,從而大幅提高紫外光摻雜的效率。氧化鋅吸收紫外光后會產生電荷,電荷越多,導電性越高。隨著紫外光的消失,電荷也逐漸消失。氧空位的作用就是讓氧化鋅產生更多的電荷,并保證電荷不會消失,成為一個持續擁有電荷的導體。
他們成功將紫外光摻雜后的氧化鋅的導電率提高到了500西門子/厘米,比早期研究報道的紫外摻雜的氧化鋅薄膜的導電率高了2—5倍。同時,薄膜厚度可以簡單的通過提高氧化鋅薄膜的沉積次數來得到提升,實現了高性能有機光伏器件透明電極材料所需要具備的技術要求。由于逐層沉積工藝制備出的紫外摻雜氧化鋅薄膜還具有紫外屏蔽作用,這相當于給有機光伏器件擦了一層“防曬霜”。相對于基于ITO的器件,其展示出了更加優異的器件使用壽命。
未來他們還將通過使用狹縫擠壓涂布法等工業化兼容的薄膜沉積法,制備具有更大面積的逐層沉積的紫外光摻雜氧化鋅薄膜或將助推有機光伏市場化進程。我們期待有機光伏技術不僅可以與傳統的“硅光伏”技術形成應用互補,同時也會開辟光伏技術全新的應用領域。
例如,有機光伏器件可以在弱光環境下,通過吸收環境光、室內光,對室內的電子元件進行持續供電,因此可以解決電子元件依賴外部電源這一嚴重制約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問題,促進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新型透明導電薄膜開辟光伏技術全新應用領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