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新發展理念始終貫穿于城市總體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堅持“抓環保、促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主線,積極探索“兩山”與“兩城”重要理論的深度融合與實踐,通過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實現了從補短板到提品質、從重點治理到綜合整治、從重末端到全過程防控的轉變,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增強,形成了一批擁有上海城市特點和城市精神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我們選取匯編了100個案例,本期是《助力鄉村振興篇》中的案例。
建章立制,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建管并重,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一、工作背景
農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面廣且分散、排放量區域差異大、間歇排放、污水水質不穩定等特點,對農村人居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按照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業污染治理攻堅戰的總體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自2007年起,啟動了治理工作,經歷了試點推廣、全面鋪開和高速發展三個階段,持續擴大農污治理受益范圍。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在本市9個涉農區、103個鄉鎮,共建成就地處理設施四千多座,完成治理行政村1290余個,行政村治理率已達83%,位居全國第三。
二、工作舉措
本市圍繞“設施穩定、管理規范、水質達標”的工作目標,考慮村莊自然條件、處理技術工藝和農戶接受程度,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治理模式和方法,持續擴大覆蓋面,有力推動運維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一是制度為綱建體系。規范設施運維管理要求,基本建立了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市級部門先后出臺了《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管理辦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各區根據結合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區級項目管理辦法、運維管理辦法(實施意見)、考核辦法等,通過制度保障,有效開展運維管理工作。
二是責任為田抓落實。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市區監管、鄉鎮負責、村組配合以及運行維護單位提供服務的“四位一體”管理體系。重點壓實鄉鎮主體責任,配齊配強管理力量,制定管理工作制度,落實運維養護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確定運行養護單位,加強巡查檢查,保障運維質量。市區行業管理單位切實履行職責,定期開展設施運行維護的監督管理,從規章制度建設、運維技能培訓、臺賬資料管理、運維質量考核等方面對鄉鎮予以指導服務。
三是機制為先強管理。各區、鎮聚焦設施長效運行,逐步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研究謀劃創新舉措和方法。青浦等區啟動了農村生活污水設施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以點帶面逐步形成標準化、專業化的運維模式;崇明、浦東等區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四是監管為要促長效。開展市級出水水質監督性監測和運維管理檢查,將運維管理工作納入河長制考核專項內容,通過給河長的一封信等方式,推動各區主要領導關心關注,推進督辦催辦,層層傳導壓力,促進和提升設施運維養護管理常態長效。
五是宣教為媒共參與。通過媒體報道、社區培訓、發放宣傳冊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向群眾普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相關知識,動員村民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養護,探索將運維管理納入村規民約,提高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社會各界參與運維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實施成效
(一)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本市農戶總數近100萬戶,常住人口256萬人,在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前,大部分農戶的污水均未經處理直排河道或農田。按照市委、市政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等要求,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1年底,累計創評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15個,建成鄉村振興示范村69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改善了農村地區污水直排現象,為農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

小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二)削減入河污染負荷,不斷提升河道水質
結合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全面消除劣Ⅴ類河道水體等工作,通過沿河截污納管、就地處理等方式有效收集處理河道周邊農村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的水體,大大減少了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等污染物質的排放,切實削減入河污染物,有效提升了周邊河道水質。
(三)因地確立技術路線,處理工藝趨于穩定
按照“納管優先、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技術路線,具備納管條件的,優先納入城鎮污水廠進行處理,其他區域建設相對集中的就地處理設施進行收集處理。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嘗試,本市就地處理工藝逐漸趨于穩定,主要有生物濾池、接觸氧化、一體化膜法A2/O(厭氧-缺氧-好氧)、MBR(膜生物反應器)、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六大類工藝。結合處理效果、維護情況、建設用地等情況,近5年工藝類型選擇大多向生物型(組合型)轉變,較多的是一體化膜法A2/O、MBR膜生物反應器、生物濾池工藝。
(四)運行管理不斷提高,出水水質情況顯著提升
根據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對農污治理提出的新要求,本市對農污治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設施運維更加規范,水質達標率穩步提升,有效保障了設施運行常態長效,逐步提高了設施運行管理水平,進一步鞏固了治理成效,助力本市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從2021年的出水水質抽測結果來看,按設計標準評價全市出水水質達標率為91.6%,設施總體運行穩定。
下階段,本市各級水務部門將把握好鄉村振興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良好契機,持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努力取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新突破、新成效。
原標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上海(案例篇)(49)|助力鄉村振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