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浙江省積極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探索實踐,獲批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加快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探索降碳與治氣治水治廢等協同創新解決方案,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借鑒和實踐示范。
“雙碳”目標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那化工園區如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我們來看看嘉興港區的做法。
近年來,嘉興港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探索化工園區“雙碳”實施路徑,依托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平臺優勢,積極部署,大力推動能源結構性優化調整,構建低碳產業體系,開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先行先試爭創省級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在打造嘉興“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上爭當先行示范。
打造低碳試點,釋放新潛能
減碳進入加速期,工業企業如何從源頭節能減排?港區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港區工業污水廠在污水處理領域先行示范。
近日,備受關注的港區工業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擴容提升(改造)綠色低碳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據了解,該污水處理廠承擔了港區所有工業企業的廢水集中處理任務,工程服務范圍涵蓋整個港區的工業廢水。其中擴容提升(改造)綠色低碳項目應用“硫代碳反硝化工藝”污水處理技術,從沼氣發電、硫代碳除氮、人工智能、二氧化碳回收等方面減碳,最終實現“零碳”排放。
項目預計實現年污染物減排1928噸、碳減排18000噸以上,沼氣發電28000度/天,每年節約成本約2000萬元,為全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創新提供范例。
該項目作為港區創建省級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園區的重點項目,通過上下游一體化協作理念進行減污降碳,實現了以廢治廢、協同增效、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已入選浙江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標桿項目。
推動減碳創新,激發新活力
推進化工園區減污降碳協同,技術創新和突破是關鍵。變“碳”為寶,港區再次加碼。
去年以來,嘉興港區探索發展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與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嘉化能源等單位聯合開展的年2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綠色減排項目正有序推進中。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就是通過給排放源加裝脫碳裝置,將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加以利用或封存。該項目通過捕集嘉化能源熱電裝置鍋爐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廠區副產氫氣,隨后經過精制、合成等技術路線,對工業末端的二氧化碳實現綜合利用,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統一”提供了重要示范。
該項目通過政企合作、減碳技術創新,在化工領域率先開展末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應用經驗。
布局氫能產業,開創新篇章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引領下,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大勢所趨。
嘉興港區聚焦源頭“無碳”,突出能源低碳化,發揮化工園區副產氫氣的優勢,聯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布局氫能產業園,積極構建氫能“產業鏈”“創新鏈”,推動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集聚,深化氫能應用場景,努力打造氫能產業生態,為嘉興發展氫能產業貢獻港區力量。
日前,港區已簽約落地了美錦國鴻氫動力總成等一批產業項目,組建了嘉興長三角氫能研究中心、長三角氫安全研究中心兩個研究中心;成立了一個推動產業發展的平臺—“浙江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同時,港區積極探索構建氫能交通體系,啟動了全市首條城際氫能公交線路(162路)、49噸氫能重卡、4.5噸氫能冷鏈車等的示范運行,投入使用加氫站2座,“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嘉興示范應用50臺氫能重卡”正式交付使用。
未來,嘉興港區將持續用好化工園區綠色發展指數“指引燈”、低碳示范項目“助推器”、嚴格環境準入“保障卡”,推動港區“雙碳”工作邁上新臺階。(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港區分局)
原標題: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 | 化工園區如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來看看嘉興港區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