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汽車加速駛向智能化、電氣化的時代,電池已然成為了重要的儲能設備。正極、負極材料的創新應用、固態電解質的深入探索、封裝工藝的不斷進步……電池技術正高速發展著。
動力電池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其能量密度直接決定了車輛的續航能力,與此同時,電控系統的成本占新能源汽車總成本的65%,遠高于燃油車發動機的30%,僅動力電池一項成本占比就超過35%。
正極材料:續航是關鍵
主流正極材料有鎳鈷錳酸鋰、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鎳鈷鋁酸鋰和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鎳酸鋰)等。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直接帶動正極材料出貨大幅提升。
人們在購買電動汽車時,最關心的是續航。電池的選擇是每個購車人要考慮的問題。三元電池是指應用鎳鈷錳或者鎳鈷鋁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是指應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相對而言,裝載三元電池的車輛續航里程長,價格相對高一些,安裝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價格低一些,安全性高一些,但續航里程相對也短一些。
鋰電池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產業鏈上游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布局企業眾多。相關企業有德方納米、容百科技、龍蟠科技、豐元股份、長遠鋰科、富臨精工、廈鎢新能、當升科技等。
數據顯示,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規模由2016年213.8億元增至2020年751.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9%。2021年市場規模達877.1億元,據預測,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市場規模可達1002.3億元。
負極材料:石墨是主流
目前主流負極產品有天然石墨與人造石墨兩大類,人造石墨主要用于大容量的車用動力電池和倍率電池以及中高端電子產品鋰離子電池,天然石墨主要用于小型鋰離子電池和一般用途的電子產品鋰離子電池。
石墨類材料未來幾年內仍具備技術、價格和成熟配套優勢。石墨作為負極材料未來幾年內仍將是主流,對鋰離子電池性能及安全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向是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實現高容量高倍率的主要途徑是開發以人造石墨為主要原材料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負極材料第一梯隊企業,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主要生產中高端人造石墨負極,并憑借自身的研發生產優勢,正在積極布局新型負極材料。凱金能源、尚太科技、中科電氣第二梯隊企業則主要生產中低端人造石墨負極。天然石墨負極的代表企業主要是貝特瑞和翔豐華。按照2021年的負極材料出貨量數據,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分別占比84%和14%。
數據顯示,我國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規模由2016年64.6億元增至2020年140.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4%,2021年市場規模達159.1億元。據中商研究院預計,2022年我國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可達178億元。
電解質:聚焦電池安全,突破能量密度上限
鋰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會在負極表面通過還原反應形成樹脂狀的鋰原子晶體。把電解質的材料從液態替換為固態后,鋰枝晶在固態電解質中生長緩慢且難刺透,可燃性差,熱穩定性更強。解決了安全問題,固態電池就可以采用更高性能的正負極材料,使得能量密度突破 300Wh / kg。
大眾、福特、寶馬等車企,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電池企業都一致認為,全固態電池產業化要到 2025 年才會開啟,甚至到 2030 年前,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都依然是主流,但國內廠商已經開始了半固態電池的探索之路,蔚來、東風等車企推出了半固態電池。
封裝工藝:圓柱、方形、軟包三足鼎立
方形、圓柱、軟包是主流的動力電池三大封裝方式。圓柱電池:通常將正負極與隔膜被卷 繞到負極柱上,以鋼殼或鋁殼進行封裝,之后注入電解液,再封口;方形電池:通常使用 卷繞或者疊片制造,是目前市場占比最高的產品結構;軟包電池:通常采用鋁塑膜包裝, 即在液態鋰離子電池套上一層聚合物外殼。常使用卷繞或者疊片制造。目前圓柱卷繞應用 的車型有 Tesla Model 3 等;方形卷繞應用的車型有大眾 ID4 等;方形疊片應用的車型有比 亞迪 漢等;軟包卷繞應用的車型有奔馳 EQC 等;軟包疊片應用的車型有通用 VELITE 6 等。
新技術的探索
當前,人們對電池材料的探索仍在繼續,各種新型電池材料層出不窮,展現著電池行業發展的可能性。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為電動汽車開發了一種新型固態鋰金屬電池,該電池有望實現3分鐘內完全充電,并且可持續使用20年。據悉,這種固態鋰金屬電池采用了類似三明治的多層結構,可有效阻止枝晶刺穿分隔陽極和陰極的屏障。
2022年電池技術進步加速,未來的電池將朝著更高的能量比發展,整個電芯從液體向著更安全的混合固液和全固態電池發展。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心臟”——動力電池技術邁向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