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規劃明確,到2025年,鄉村建設行動取得積極成效,村莊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生活設施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進展,鄉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文明和諧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規劃也明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美麗鄉村”。
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保護修復農村生態系統,實現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地環境更加清潔,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品種培優,開展全省農作物、畜禽、水產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調查,對現有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建設,發掘一批優異種質資源,選育一批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培育一批現代種業企業,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加快推進品質提升,推廣應用優良品種,優選推介發布適宜山西農業生產的主推品種100個以上,推廣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大力實施有機旱作“十項工程”,推廣農業生產全過程技術集成,組裝推廣一批區域性、標準化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模式,凈化農業產地環境。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全面提升山西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效應,創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鄉村特色知名品牌矩陣,評選一批省級功能農產品品牌,建立“晉字號”特優農產品品牌目錄庫。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支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強化標準集成應用,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培育一批標準化綜合體。引導支持農技推廣單位、科研院所、檢測機構等單位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新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00項。
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積極培育質量安全追溯標桿企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和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能力建設,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強化監管員、協管員隊伍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持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和動態管理。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二)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化肥料投入品結構,增加有機肥使用,推廣肥料高效施用技術。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程,加快培育畜禽糞肥還田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推進秸稈高值化利用,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加大全生物可降解農膜推廣使用力度,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撿拾和專業化回收。統籌推進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等。因地制宜集成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深入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聯合攻關,加強修復治理和安全利用示范,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加大水產養殖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
(三)保護修復農村生態系統
加強農業生態保護,整理修復耕地生態。推進重點區域生態恢復,建立健全分級分類農業資源保護機制,強化精細化管理、剛性管控。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做好耕地等農業資源分析,完善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等布局,優化基礎數據庫,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基地。
扎實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治理,帶動“五湖”和大泉、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統籌實施沿黃地區淤地壩除險加固、坡耕地綜合整治、水源涵養等建設工程。積極推進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提升農業生態功能。繼續推進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試點項目驗收評估。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做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項目。保護修復森林草原生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修復重要生態系統,堅持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對生態脆弱區的草原實行禁牧。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全產業鏈拓展農業綠色發展空間。大力發展高效旱作農業,推進雨養農業、集雨補灌農業和節水農業,集成推廣節水技術。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綠色轉型,堅持加工減損、梯次利用、循環發展方向,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產物加工利用。推進產業集聚循環發展。推進產業融合、要素集聚、企業集中、功能集合。開展農業農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示范。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監測網絡和標準體系。
加快水生態修復和保護。全面實施以汾河流域為重點的“七河”生態修復治理,全面推進呂梁山、太行山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重要水源地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農業用水管理、用水計量管理,提高用水效率。
建設田園生態系統。建設農田生態廊道,營造復合型、生態型農田林網,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優化鄉村功能,合理布局種植、養殖、居住等,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和生態修復,增加濕地、堰塘等生態水量,增強田園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