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的相關情況,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巡視員楊釗賢,市發展改革委副局級領導干部陳俊魁,市水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峰,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雷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楊釗賢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一級巡視員,陳俊魁 市發展改革委副局級領導干部 ,劉 峰 市水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 雷 市建筑工程管理服務中心主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省生態環境委員會印發《山東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若干措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作出專門部署,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單位)起草了《青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F《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以市生態環境委員會文件印發。我市是全省16地市中首個印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城市。
一、出臺背景
黨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均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明確要求,并作為今后五年的重點目標和重點工作。對我市而言,經過上一輪夯基壘臺、扎實有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污染治理取得顯著進展,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不斷完善,全過程全方位防治體系不斷健全,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著持續向好的勢頭,主要指標不斷取得新成效。2021年,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達標,水環境質量改善度排名全國前列,16處城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獲批全省唯一開展全國“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城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靈山灣獲評全國“美麗海灣”第一名,創建多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但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保護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省、市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部署,市生態環境局會同35個單位編制完成了《實施方案》。
二、主要特點
堅持戰略上堅定不移、目標上一脈相承、攻堅上接續奮斗的總謀劃、總考量、總定位,堅決向污染宣戰,以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成效取信于民,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實”,對表對標落實。
在系統梳理中央《意見》8方面43大項工作要求和省《若干措施》8方面25大項具體落實措施基礎上,深入分析全市污染防治新形勢、新任務,緊密銜接省市相關規劃及“十四五”有關目標指標和工作任務,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形成了8方面38大項具體落實措施,明確了全市“十四五”時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行動目標、攻堅重點和具體策略。
二是“深”,強化系統觀念。
圍繞從“十三五”“堅決打好”到“十四五”“深入打好”的轉變,一以貫之地關注結構性、根源性問題,堅持源頭預防、過程管控、終端治理“同頻共振”,既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既持續推進煤炭消費壓減,又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推廣清潔能源廣泛應用,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各方面,做到同步推進、縱深推進、協同治理。
三是“新”,拓展治理領域。
既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等傳統環境問題的解決以及常規污染物的治理,又將治理重點逐步拓展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等更廣泛的領域,更加重視新污染物治理,更加關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最堅實、最厚重的底色,努力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生態環境支撐。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乃至2035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是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污染防治行動的引領性文件,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青島的任務書和施工圖。
(一)主要目標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內在規律,科學制定中長期攻堅目標,推動在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持續優化、更上臺階。主要聚焦三個方面:
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完成省下達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
聚焦綜合治理、精準治理,到2025年,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8%,比2020年提高2.5個百分點。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1.4%,比2020年提高21.4個百分點,消除劣Ⅴ類水體。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穩定達到98.8%。
聚焦環保為民、共治共享,到2025年,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青島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二)重點任務
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以深入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為主體,以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為保障,以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為驅動,接續攻堅,久久為功。重點從六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下功夫。制定實施全市碳達峰工作方案,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深化低碳城市建設,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創新開展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有序推進青島市綠色低碳發展深海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力爭新增10家省級以上綠色工廠(企業、產品、園區)。
二是在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上下功夫。強化聯防聯控,統籌推進消除重污染天氣、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3場攻堅戰,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差異化管控試點,持續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到2023年,全部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不超過1天。回應民生關切,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強化各類揚塵管控,市區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
三是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上下功夫。實施城市排水三年攻堅行動,到2024年,各區(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全部清零、黑臭水體全部清零,環膠州灣、渤海灣及臨河的污水廠主要指標提標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完成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5年,主要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實現負增長,8條國控入海河流全部穩定消劣,14條其他入海河流基本消劣,濱海濕地和岸線得到有效保護。
四是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上下功夫。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完成現有82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開展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整縣推進,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鼓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整縣制全域治理,全市7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開展“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強化落實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顯著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五是在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上下功夫。以荒山造林攻堅行動、水土流失治理等為重點,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到2025年,完成造林2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5萬畝,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50平方公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有序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快城市綠化建設,營造高品質公園綠境,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六是在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強生態環境法治、政策、資金保障,建立健全水流、濕地等領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完善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監管體系。加強空氣、河流、海洋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及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為重點,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會同相關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等標志性戰役,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青島,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原標題:權威發布|青島在全省率先出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十四五”時期這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