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和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已完成相關審核,據了解總計有4357家企業進行了公示。也就是說,截至目前為止,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約有近萬家了。天眼查研究院在最新一期的《“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中,揪出了北京、上海、寧波、深圳、天津、重慶、成都、青島、東莞、廈門10個城市。
報告提要:
1、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與GDP呈正相關態勢
2、過半數位于東部沿海地區
3、普遍平均成立時間接近10年
4、寧波是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5、成都是創新力強、企業專利數量最多的新一線城市代表
6、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其專利數量大于600項的比例更高
7、“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科創板后備軍
8、專精特新集中行業包括集成電路、新能源電車和醫藥制造
一、
研究發現,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與GDP呈正相關態勢,并且東部沿海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達2600+,占比55.15%。(數據統計樣本為4900多家)

(統計數據為前三批名單,僅供參考)
此前,環保在線特意
【翻了4700+企業名單】,整理出了310家環保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不包括后續更新名單),也對TOP 10城市的企業數量進行了粗略匯總(如上圖)。
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上海“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確實是一騎絕塵。另外,“包郵區”確實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如江蘇記錄的有20家,浙江記錄的有22家(包括寧波)。
北京居首,寧波成為數量最多的地級市,為什么寧波能打造如此多的“專精特新”企業呢?加上剛剛公開的第四批名單,寧波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80多家。報告表示,目前寧波是全國工業大市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按照規劃,2025年寧波科技型中小企業要達到3萬家。
寧波經信局的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寧波扎實的產業基礎是“專精特新”能扎堆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產業鏈是助力,寧波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視和支持是靈魂,另外寧波還擁有港口優勢。為了爭創國家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試點城市,寧波正在全力打造“專精特新”這張金名片。
二、
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專精特新”企業專利數有明顯優勢,這與地區經濟實力以及人才吸引力有莫大的關系。像北京海淀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其“專精特新”小巨人占全市比也達到了45%左右。專精特新本就是在“找不同”,其之外還有“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更需要以絕對的技術實力支撐。
像中持綠色,位于北京海淀區,其專精于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置,擁有近50項專利及軟著,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SG-DACT®滾筒動態好氧高溫發酵技術等都是拿手絕活;像津膜環境,拳頭產品聚焦工業廢水處理和資源化,BOO、EPC+O等新商業模式亮眼,“HMF+NF/RO”新工藝直指印染企業污水資源化,自主研發印染廢水濃鹽水回用技術等;博匯特,深耕水處理生化細分領域,獲得知識產權179項,其中自主申報專利90余項;泰源環保,一手打造了裝配式污水(凈水)處理廠解決方案,實現了節約占地60%以上、縮短工期約80%、碳減排75.4%、箱體循環利用率100%......
對于環保行業的“專精特新”來說,這大概是個最好的時代。以前行業野蠻生長,更多的是在拼資本,拼門路,拼價格,拼渠道,仍記得2017年行業還在激烈討論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低價競爭甚至惡性競爭,聲稱行業進入了“怪圈”。時過境遷,環保行業規范度有了質的提升,迎來了“雙碳”戰略,疊加“專精特新”以及各種國家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釋放的“福袋”,“運營為王”,“技術為王”的時代終將回饋那些深耕不輟的“專業化”企業‘’、“精細化”企業、“特色化”企業,以及“新穎化”企業。
工信部發言人曾道,今年計劃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繼續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要知道,環保行業是典型的中小企業“挑重擔”的市場,中小企業占比達到8成左右。各省市積極培育和扶持中小企業,也“偏幫”節能低碳產業,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三、
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工業軟件、產業技術基礎,“五基”領域補短板,科創板、北交所成為常常面臨“金融難題”的中小企業撬動市場資本的門戶。報告也提到,101家北交所上市企業中,有22%左右的企業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截至2022年4月,北交所和新三板累計783家公司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59家成長為“單項冠軍”。
其中北交所,就是專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而創建的,理由當然更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合適的發展溫床。最新消息顯示,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企業盈利企業總數占比近9成,截至2季度末,主題基金增至10個,公募基本上都表示,非常看好北交所的長期投資價值,這也意味著登陸北交所的中小企業具備成長潛力,也能夠獲得更大的金融支持。
目前,中航泰達、新安潔、華維設計、海泰新能均已進入了北交所,據悉巍特環境也從原計劃的深交所上市改為了北交所申請,主營環境監測的博克斯3月就啟動了上市輔導,中科水生也確定輔導機構為太平洋證券,漢堯環保提交了輔導備案申請,皖創環保已通過安徽監管局的輔導驗收。
至于新能源電車這個熱門賽道與“專精特新”同行,也在意料之中,半導體、制藥、新能源,這三大領域今年的熱度看來是沒有誰能爭鋒了。
總結:
工信部不止一次地強調,“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60%以上的GDP”、“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強,區域經濟才會強”。顯然,專精特新會是其中出類拔萃的存在。
從發展的角度看,構建大中小企業共贏的生態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高速通道。而專精特新,值得獲取更多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