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支撐“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北京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從“清澈見底”向“魚翔淺底”轉變,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的組織指導下,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了全市范圍的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現將相關工作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一、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開展情況
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有四大亮點:
一是“時間跨度大”。自上世紀80年代起,原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在全市重點湖庫、河段持續開展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等水生生物監測,打下了深厚的工作基礎,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在全市范圍繼續開展了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較為全面的摸底調查監測;2022年起,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列入常態化業務工作中,定期開展調查監測。
二是“監測范圍廣”。本次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點位充分銜接本市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遵循科學性、延續性、全面性、代表性等原則,全面覆蓋了全市五大水系、山區平原、常年有水河湖庫和16個行政區域,監測結果代表性較好。
三是“指標覆蓋全”。 本次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指標包括理化指標、水生生物指標和生境指標,監測指標體系較為全面,監測結果更加完整。其中,理化指標包括水溫、溶解氧、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等指標,生物指標包括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等類群,生境則是對水生生物生活繁衍的棲息地特征開展監測。
四是“技術手段多”。本次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既包括了傳統的手工采樣和實驗室顯微鏡分析,也包括了先進的環境DNA技術(簡稱eDNA)和遙感監測技術等,多手段發力、多維度評價,共同應用于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監測結果科學客觀。
二、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依據
基于調查監測結果,本次水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工作有以下特點:
一是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水生態環境質量。依據國家《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湖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以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為重點,涵蓋理化、水生生物和生境等指標,兼顧流域與區域、水里與岸上、宏觀與微觀,進行綜合評價。
二是突出水生生物重要性。評價方法在現有理化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水生生物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生存狀況受到水質、生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完整性可以進一步反映水體清潔程度及生態系統穩定程度。
三是綜合考慮水質和生境。良好的水質和自然的生境是水生態系統的基礎條件。評價方法在考慮理化指標濃度達標的同時增加了水質穩定性要求;在生境方面既監測具體河段棲境狀況,也關注流域整體生境連續性。
三、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
監測與評價結果顯示,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市水生生物物種豐富。
理化指標監測顯示,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2021年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IV-V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24.8%;無劣V類河流。2022年上半年,37個國考斷面中,Ⅰ-Ⅲ類的水質斷面26個,占70.3%,同比增加16.2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
生境監測顯示,全市不同區域整體穩定向好。全市不同區域水生態環境的生境整體處于“中等”至“良好”水平,其中,山區河流生境狀況明顯優于平原區河流,山區生境整體評價為“良好”,平原區河流整體評價為“中等”;湖泊生境整體評價為“中等”;水庫生境整體評價為“良好”。
水生生物監測顯示,全市水生生物物種豐富。全市累計監測到浮游植物134種,浮游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麥穗魚和高體鳑鲏(pangpi)等土著魚廣泛存在。同時,還監測到寬鰭鱲(lie)、黑鰭鳈(quan)、馬口魚和中華多刺魚等多種北京市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此外,共發現了37種EPT物種,在全市五大水系中均有分布。EPT物種被公認為清潔水體指示物種,是指底棲動物群落中,蜉蝣目、襀(jì)翅目和毛翅目這三類水生昆蟲的統稱,它們多數喜好在清澈潔凈的水流中生活,對水質非常敏感,可以看作水系清潔的“風向標”。
經綜合評價,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市五大水系中潮白河水系水生態環境質量最好,其次為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薊運河水系和北運河水系。
從河流來看,55.7%的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優良,其中,山區河流水質清潔、自然岸線保有率高、生態本底較好,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秀”或“良好”,如懷柔區懷九河、延慶區新華營河、房山區拒馬河等河流為“優秀”。
從湖泊來看,66.7%的城市重點湖泊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良好”,其中,昆明湖、圓明園湖、玉淵潭湖等均達到了“良好”。
從水庫來看,監測的18座大中型水庫均為“優秀”或“良好”,其中,密云水庫、懷柔水庫、黃松峪水庫、齋堂水庫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優秀”。
在監測中我們發現,馬口魚、黑鰭鳈等常在山區清潔水體中活動的魚類,近年種群數量和分布范圍明顯擴大,在平原區城市河段也有發現,也說明了近年來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典型河段如新鳳河、涼水河等城市河段通過再生水循環利用、河道生態修復,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恢復到了“良好”水平。
下一步,責任部門將按照打好碧水保衛戰要求,繼續做好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掌握水生態環境質量長期變化趨勢,增強三水統籌的技術支撐能力,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的系統保護。
原標題:北京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