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賽泓市政污泥項目
推薦單位:天津市賽泓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石化產業園
項目概況
賽泓市政污泥堆肥項目由天津市賽泓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總投資1.2億元,占地約3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綜合污泥發酵車間、中控室、配電室、營養土成品庫等,接收天津市市政污水廠剩余污泥、河道底泥、畜禽糞污、餐廚垃圾、園林固廢、秸稈等,日處理規模200噸以上。產出有機營養土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供給天津及其周邊鹽堿地改良和土壤綠化,減少因客土改良綠化帶來的土資源短缺,減少農用有機糞肥用量,減少綠化成本,減少有機固廢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使項目整體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示范意義
該項目被天津市發改委認定為重點項目、是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項目。
項目亮點介紹
(1) 實施效果
高處理能力:一套完善的污泥好氧堆肥工藝,日處理規模最大可達400噸。
高安全性:生產過程無廢物產出、無廢水產出、無二噁英等有害氣體排放。
高穩定性:安全可靠的設備,專業的技術運維團隊。
智慧化:運行過程智能化控制從而節約人工、能源消耗,降低運行成本。
無害化再利用:污泥堆肥產物營養豐富,利于作物吸收,明顯促進作物生產,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天津市園林綠化土壤質量標準》(DB/T29-226-2014)、《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用泥質》(GB/T24600—2009)標準要求。
(2) 社會效益
該項目是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的良好出路,利用的農業秸稈避免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實現了治污的良性循環,對生態環保具有重要的意義。
(3) 生態效益
該項目與天津市薊縣邦均苗木花卉協會達成戰略合作,產出的有機營養土將用于本地苗木栽培,有效推進天津雙碳目標的達成。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 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本項目采用污泥接收儲存系統、好氧發酵系統兩個工藝。
(2) 工藝/裝備原理
l 污泥接收儲存系統
污泥儲存輸送系統由污泥收集池、污泥儲罐、密封儲池、污泥輸送泵等組成。儲存輸送系統位于獨立空間內,為了減少濕污泥中臭氣對環境的影響,污泥收集池、儲存罐皆采用密封結構;污泥儲存室裝有吸氣接口,吸氣管接入附近引風機。
l 好氧發酵系統
污泥等物料儲存:本項目好氧發酵單元采用密封式大型鋼混結構污泥料倉設計,可24h不間斷接收各市政污水處理廠送來的含水率80%脫水污泥。
輔料、返混料采用地面堆放,通過定量輸送裝置與污泥進行配比混合。臭氣利用末端除臭系統處理達標后排放。
混料車間配料系統:污泥、輔料及返混料通過皮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等靜態輸送至好氧發酵專用混料機,避免螺旋動態輸送環節產生臭氣、粉塵等情況發生。
發酵車間進出料系統:自動上料機上料系統自動化、機械化程度較高,出料選擇車輛出料,出料速度快,提高發酵槽利用率。
曝氣方式:本方案采用“動-靜結合”的供氧方式,且曝氣方式為正壓曝氣。在堆體維持足夠的高溫期后,為改善堆體的水分分布,對堆體進行翻拋,促進物料后期腐熟,加速水分脫除。
智能控制:發酵過程控制對堆體物料發酵狀態進行合理監測,并根據堆體內部的發酵狀態,實時調整鼓風的自動反饋控制模型,控制系統還包括對混料、臭氣處理等環節的自動控制。具體內容包括溫度-氧氣耦合反饋控制發酵子系統、混料設備運行監控子系統、工廠化運行管理控制子系統等。
臭氣控制:本項目的臭氣采用“以過程控制為主,末端除臭為輔”的方式。通過工藝優化生物堆肥過程的發酵和氧氣供應,減少臭氣物質的產生,顯著降低其環境危害。
污泥發酵車間內均勻布置臭氣收集管道,并于混料車間及發酵車間敏感區域設置硫化氫、氨氣檢測儀,臭氣收集系統滿足車間換氣4——6次/h的要求,保持車間微負壓狀態,避免車間內臭氣外溢情況發生,通過集氣系統收集的廢氣利用末端除臭系統處理達標后排放。
(3) 工藝/裝備特點
工藝成熟,運行穩定。
(4) 工藝/裝備流程圖

(5)項目部分案例照片

原標題:【案例】賽泓市政污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