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ESG是關于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如何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抓手。近年來,隨著上市公司環境污染、財務造假等社會責任問題日趨增多,切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背景的ESG理念日益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本文選取2010—2017年中國滬深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數據,考察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同時進一步分析基于企業創新中介作用下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1)在理論層面,本文研究結論表明企業ESG表現有助于提升企業財務績效,并基于企業創新的中介機制厘清了企業ESG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爭議,有助于深化對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理解。(2)在實踐層面,基于ESG框架系統研究了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深化了對企業ESG表現對公司基于可持續發展導向下的價值創造功能的認知,也為上市公司重視并提高企業ESG表現,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經驗證據支持。
二、研究假設
(一)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
假設1a:企業的環境表現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1b:企業的社會表現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1c:企業的公司治理表現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1d:企業的ESG表現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效應。
(二)企業ESG表現與企業創新:
假設2a:企業的環境表現對企業創新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2b:企業的社會表現對企業創新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2c:企業的公司治理表現對企業創新存在正向影響效應。假設2d:企業的ESG表現對企業創新存在正向影響效應。
(三)企業ESG表現、企業創新與企業績效:
假設3a:企業創新在企業的環境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中存在中介效應。假設3b:企業創新在企業的社會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中存在中介效應。假設3c:企業創新在企業的公司治理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中存在中介效應。假設3d:企業創新在企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選取了2010—2017年中國滬深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為初始研究樣本,并剔除了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的上市公司、以及變量缺失值較多的上市公司,最終得到11700個研究樣本。為了控制極端值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的觀測值按照上下1%的分位數進行了縮尾處理。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
回歸模型設定為:
(1)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CFP)。本文基于國外學者在研究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時所普遍采用的總資產凈利潤率來衡量企業績效
(2)解釋變量:企業ESG表現(ESG)。①本文采用和訊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的環境責任得分來衡量企業環境表現。②采用和訊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的社會責任得分來衡量企業社會表現。③借鑒邱牧遠和殷紅(2019)、張會麗和陸正飛(2012)、以及白重恩等(2005)等構建公司治理指數方法來衡量公司治理表現。④本文選擇使用等權重的加權平均法對企業的環境表現、社會表現與公司治理表現進行求和來測量企業的ESG表現。
(3)中介變量:企業創新能力(Innovate)。本文基于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來測度企業的創新能力。
(4)控制變量。控制了資產負債率、現金比率、固定資產比率、無形資產比率、企業成長性、行業效應與時間效應。
四、假設檢驗與結果討論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列示了樣本公司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二)多變量回歸分析
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假設檢驗與結果討論:
在相關性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為了檢驗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本文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模型(1)進行了估計,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企業環境表現變量(ENV)的回歸估計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環境表現越好,企業績效越好。企業社會表現變量(SOC)的回歸估計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社會表現越好,企業績效越好。企業公司治理表現變量(GOV)的回歸估計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企業ESG表現變量(ESG)的回歸估計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越好,企業績效越好。
企業ESG表現對企業創新影響的假設檢驗與結果討論:
為了檢驗企業ESG表現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效應,本文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模型(2)進行了估計,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企業環境表現變量(ENV)的回歸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環境表現越好,其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社會表現變量(SOC)的回歸系數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社會表現越好,其創新能力越強。企業公司治理表現變量(GOV)的回歸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其創新能力越強。企業ESG表現變量(ESG)的回歸系數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越好,其創新能力越強。上述檢驗結果說明企業ESG表現為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現實需求、動力機制和制度保障。
企業創新對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關系中介效應的假設檢驗與結果討論
本文檢驗了企業創新能力在企業的環境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正向關系中是否起中介作用。列(1)表明企業環境表現(ENV)對企業績效(CFP)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列(2)表明企業的環境表現(ENV)對企業創新(Innovate)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列(3)表明企業環境表現(ENV)對企業績效(CFP)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并且與列(1)的企業環境表現(ENV)系數相比顯著減小,此外,企業創新(Innovate)對企業績效(CFP)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由此可見,企業創新對企業環境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起到中介作用,假設3a得到支持,說明企業環境表現通過企業創新間接影響企業績效。同樣地,表5列(4)至列(12)的檢驗結果表明企業創新對企業社會表現、公司治理表現、ESG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起到中介作用,假設3b-3d得到支持。
五、拓展性分析
(一)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位數回歸
一些文獻認為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可能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存在著非線性關系,基于此,本文分別選取了25%、50%以及75%3個分位數點,對回歸模型(1)進行分位數回歸,進一步分析在不同企業績效水平的情境下企業的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表6報告了分位數回歸結果。檢驗結果顯示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在3個分位數點的回歸估計系數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企業的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進一步支持了假設1a——假設1d。
(二)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考察企業產權異質性
考慮到企業產權性質對企業環境表現、社會表現、公司治理表現以及企業績效均會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進一步將樣本企業按照不同的企業產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樣本組和非國有企業樣本組,考察不同企業產權性質對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從表7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樣本組、非國有企業樣本組,企業的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的回歸估計系數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顯著為正。相比于國有企業樣本組,非國有企業樣本組中的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的回歸估計系數更大,非國有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更大。
(三)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考察行業環境敏感性
企業所處行業的環境敏感性會對企業的環境表現、社會表現以及治理環境產生重要影響,不同行業環境敏感性的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提升效應存在差異性。本文將樣本企業按照是否屬于重污染行業劃分為高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和低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進一步檢驗不同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的ESG表現對企業績效影響效應是否存在差異性,檢驗結果列示于表8。高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的環境表現(ENV)、社會表現(SOC)、公司治理表現(GOV)以及企業ESG表現(ESG)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并且相比于低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高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的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更為明顯。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結論:
1. 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均能顯著提升企業績效。
2. 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均能顯著提升企業創新水平。
3. 企業創新在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存在中介效應。
4. 在不同的企業績效水平下,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存在差異性,企業績效水平較低的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要大于企業績效水平較高的公司。
5. 在不同的企業產權性質情境下,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存在差異性,相比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更大。
6. 相比于低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高環境敏感性行業企業的ESG表現及其3個維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效應更為明顯。
本文的政策啟示在于:
1. 從企業層面而言,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應樹立以及重視ESG理念,重塑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認知理念。
2. 從企業外部投資者層面而言,基于企業ESG表現實施責任投資。
3. 從政府層面而言,完善企業ESG表現評價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并根據企業ESG表現對其進行獎勵或懲罰。
原標題:文獻分析 | ESG促進企業績效的機制研究——基于企業創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