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以來,生態環境部以及各省市不斷公開的典型案例受到了廣泛關注,不盤不知道,被曝光的各類環境違法案例已經有這么多,在嚴格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之余,也給社會帶來了強有力的震懾。
本文就翻了生態環境部和北京、安徽、遼寧、湖北、四川、重慶、海南、江蘇、上海等多個省市公開的107個典型案例,外加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公開的182個典型案例,發現問題還是比較集中的。

特點一:復雜性
實際上,關于環境污染的案例大多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從各類公開的典型案例中也能看出一二。上圖顯示,其他這個分類占比最高,其中包括的案例類型涉環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產能淘汰、生態破壞、非法采礦、化工園區污染、整改工作、非法占地、噪聲污染,以及綜合環境問題。
基本上,環境問題作為綜合性問題,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性決定了不論查到企業、化工園區,或者是地方存在的環境問題,必然都會有較大的關聯性。
特點二:震懾作用凸顯
翻閱早期中央環保督察公開的問題,敷衍整改、過場整改、拒不整改、假意整改,欺報、瞞報、虛報、漏報,違規開發、違規建設、違規審批,以及弄虛作假,推進問題整改不力,形式主義這些關鍵詞被提及的頻率頗高,但自第一輪回頭看之后,這些問題在典型案例中幾乎難見身影。
高壓執法,鐵腕治污,真問責,都為嚴格肅清不正之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力量。那些年,中央環保督察頻頻提起“禁止一刀切”、“不是一陣風”、“對弄虛作假零容忍”等等論調,向外界發出積極信號。隨后,
《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
《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辦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等文件接踵而至。
常態化督察、專項督察,以及正面清單、典型案例等制度都會逐漸夯實,環境執法的威懾作用已經凸顯,倒逼轉型的最終結果,可以拭目以待。
特點三:水和固廢問題仍是焦點
在289個典型案例的通報中,占比41%的“水+固廢”問題還是非常顯眼的。從側重點上看,之前環保在線也陸續進行過解析,水環境領域被點名最多的從黑臭水體治理到污泥處置,再到流域治理,尤其是長江和黃河治理,以及管網問題,都是各類環境執法緊盯的內容。那么就各省市而言,比較重要的,一是母親河,二是重點流域(如淮河、太湖、巢湖等),三是黑臭水體。
固廢領域,最常被點名的一是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置問題,二是危險廢棄物處置問題。為此,不少地區啟動了危廢專項督察行動,從危廢運輸到危廢臺賬,到危廢處置進行全過程梳理和排查,危廢非法收集、非法轉運、非法貯存、非法傾倒、非法處置基本都有典型案例,比較不好追蹤的是跨地區非法處置案件,目前也有城市在探索聯合執法,并且為更好地處置危廢建立跨省轉移“白名單”。
另外,氣處理領域的典型案例涉VOCs的不少,環境監測領域的很多涉弄虛作假,干擾監測數據等等,而關于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的也有通報。
環境執法動真格,典型案例曝光成常態,環境信用評價的分量與日俱增,ESG評估越來越受重視,環境違法行為要承擔的風險以及違法代價越來越大。從這個角度出發,做個環保“守法者”也許才是那個省錢省時省力又省心的選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