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就是要去查清土壤的類型、數量、質量等方面的情況,是以全面清查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為目的、在專業隊伍指導下所開展的土壤調查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分別于1958年、1979年開始開展過兩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時隔43年后的2022年,據農村農業部的消息,我國將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范圍包括全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土”在我們的文化里一直占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如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所講的:“直接靠農業來謀生的人是粘著在土地上的。”
而土壤作為農業發展和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不僅與人類生產活動息息相關,更是關系到經濟與社會環境之間的永續發展。
43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尤為迅速,據數據顯示,全國糧食產量從1979年的6642億斤到2021年的13657億斤,整體翻了一番。但不可忽略的是,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土地一直處于被透支利用的狀態中。為保障土地科學和規范化使用,土壤普查的工作就變得迫切起來,全國各地都積極響應,為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做充分準備。
近日,為保障湖北省土壤普查外業調查采樣規范進行,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還發布了《關于篩選第一批土壤普查外業調查與采樣機構的通知》。這一通知要求具體包括了土壤立地條件調查、表層土壤采樣、剖面土壤采樣、土壤圖野外校核、土壤生物調查五項工作內容,以及其他機構條件等規范要求。旨在加強工作隊伍建設,提高給土壤“全面體檢”的工作效率。
另外,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勝強介紹,此次普查將綜合使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模型模擬技術、現代檢測分析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手段,科學、規范、高效地推進普查工作。
湖北省天門市是農業大市、魚米之鄉,更是湖北省開展此次普查工作地試點市。
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吳祖云也表示,希望通過天門的試點,檢驗和完善此次普查工作的流程、技術規程和方法,探索運行機制,總結工作經驗,為全省全面推開積累經驗、探索路子,力爭湖北省試點工作和土壤普查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普查與前兩次在技術和內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土地體檢”結果的精確度,則少不了各項檢測儀器設備的相助。
隨著此次普查工作的推進,也將為相關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市場打開新的局面,高效的檢驗檢測方法和技術手段、以及適宜的儀器設備必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化農業生產布局、促進文明生態建設等提供重要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