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車企入局氫燃料車!
6月20日,沃爾沃對外聲明稱,公司正在測試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卡車,這些卡車的續航里程可達到1000公里,補能時間縮短至15分鐘之內,預計2026-2030年左右實現商業化運營。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汽車品牌透露了在氫燃料車研發方面取得的進展。如長安汽車,于4月份的發布會上公開了首款氫燃料電池轎車,預計續航將超過700公里,加氫僅需要三分鐘左右,預計最晚到8月可實現交付。
氫燃料車優勢盡顯,商業化推廣卻遇難題
氫能,作為無污染的二次能源,被業界賦予了“終極能源”的高期待。
說起氫燃料在交通上的應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就比較有代表性。據報道,北京冬奧會期間共運行了超過1000兩氫能源汽車,并為此配備了30余個加氫站,是目前為止一次規模較大的氫燃料車應用示范。
本次商業化實踐的成功,讓社會各界關注到了氫燃料車,并了解到其相較鋰電池車更耐低溫、運行更穩定等優點。按照工信部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燃料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量左右,市場空間廣闊。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氫能還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推廣應用也以商用車為主,乘用落地的并不多。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氫燃料車累計銷量尚不足一萬輛,較10萬輛的目標還有著明顯差距。
整體來看,“綠氫”的大規模供應難與成本高是企業持觀望態度的重要原因。
政策接力支持,突破“綠氫”制約指日可待
自2020年正式提出“雙碳”目標開始,我國能源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就一直在穩步推進,氫能自然也是重點方向之一。
今年3月,關鍵性文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落地,進一步明確氫的能源屬性,從制備、儲存、運輸、應用等多個方面指出氫能擘畫出氫能產業發展的藍圖。其中特別提到了將“有序推進氫能多元化應用”,探索氫能在工業、交通等領域的商業化發展路徑。
前不久,上海亦發布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表示將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作為核心技術攻關工程,重點在虹橋樞紐、嘉定等推廣大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在租賃用車、公務用車等方面進一步擴大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效應。
與此同時,“綠氫”規模化推廣也迎來了利好。6月初,九部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到,將“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利用,開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
總而言之,待“綠氫”真正實現規模化生產,氫燃料車市場勢必會較當前有顯著拓展。屆時,在商用車之外,乘用車領域也將掀起“氫能熱”,真正實現“氫至萬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