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2015年轉型進入環保市場,經歷短暫的“戰略迷茫期”之后,2018年“豪擲千金”并購中聯環境正式進入環衛裝備行業,再到今天集環衛裝備與服務運營于一身“城市美容師”,歷經短短四年的發展時間,盈峰環境已經成為中國環衛市場的強勢力量之一。展望未來,盈峰環境更是宣布將圍繞“智能裝備、智云平臺、智慧服務”等核心,繼續推進智慧環衛發展,推動構建環衛市場新生態。
在這些成就的背后,一方面是盈峰環境順應了中國環衛市場化快速推進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則是其轉型后迅速擴張的四大成功關鍵。辰于認為,這些經驗值得領域內相關企業、或者正欲發展環衛業務的企業借鑒:
有進有退的并購重組
有張有弛的業務協同
有緩有急的三化創新
有保有壓的集團支持
盈峰環境:異軍突起的“城市美容師”
盈峰環境2015年轉型進入環保市場,用短短四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營收上百億的目標。2021年收入達118億元,凈利潤7.3億元,截至2021年末凈資產172.5億元。
環衛裝備和環衛服務是盈峰環境的兩大業務板塊,2021年兩者占營收總額近八成,兩者毛利潤占總額的55%。其中,環衛裝備自2016年起年銷量便達上萬臺,同時增速明顯,已連續21年處于國內環衛裝備行業銷售額第一名。在中高端環衛裝備市場優勢則更加明顯,有超過55%的環衛裝備銷量由中高端產品貢獻。
截至2021年底,在手環衛服務項目179個,遍布全國26個省市,年營收30余億,較上年同期增長54%。國內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也在東南亞、非洲、歐洲等海外市場進行了嘗試:2020年海外業務實現營收5600萬元,在歐洲,通過收購意大利當地企業切入市場,2020年初斬獲羅馬環衛超1億元訂單,并向意周邊國家拓展;在東南亞與非洲,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目前已在印尼、柬埔寨、老撾、加納等國家中標項目。
本文試圖抽絲剝繭,剖析盈峰環境的發展歷程,總結其不走尋常路、異軍突起中國環衛市場的成功因素,為各類企業、尤其是環衛相關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啟迪和思考。
盈峰環境異軍突起的四大關鍵
1.有進有退的并購重組
2014年的盈峰環境正面臨主業增長乏力、新興業務競爭力弱的不利局面:主營業務電磁線占比近90%,但增長乏力,毛利率僅5.73%;新興業務風機收入占比低,缺乏競爭力,公司亟待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與之相對的是,隨著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水十條、大氣十條等細化政策相繼出臺和落地,我國環保產業迎來快速發展,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復合增速分別達到25.2%和26.0%。
為加速轉型,作為“門外漢”的盈峰環境通過并購切入環保市場,先后收購宇星科技、綠色東方、大盛環球、亮科環保、順控環境等,致力于打造成為“高端裝備制造+綜合環境服務商”。
值得關注的是,戰略轉型初期,立足綜合服務“廣撒網”曾使盈峰一度陷入“迷茫”:大舉并購雖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初期戰略的規模發展要求,但環保業務強項并不突出,轉型效果不佳,營收仍高度依賴原有業務。好在經過短暫的戰略迷茫后,適逢我國環衛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國內環衛新簽合同總額、首年金額都有大幅度上升趨勢,市場化率從2015年的15%快速提升至2018年的39%,環衛機械化率也從2016年的59.4%提升至2019年的72.4%,盈峰環境緊抓環衛市場大有可為這一良機,及時調整思路進行戰略聚焦,將發展重點放在了環衛市場。
一方面“豪擲千金”,大手筆收購中聯環境占領價值鏈高地。2018年10月24日,盈峰環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中聯環境100%股權事項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中聯環境在環衛裝備領域屬于頭部企業,同時依托裝備優勢,財務表現良好;除傳統環衛裝備,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已落地使用,無人駕駛、機器人等技術具備落地能力,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此外,中聯環境的環衛裝備制造和服務處于中上游,加上盈峰旗下原有的末端處置和監測業務,有助于打通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增強盈峰在固廢領域的綜合實力。
另一方面果斷剝離非環衛相關業務。2019年起,盈峰環境陸續出售轉移旗下與環衛無關業務的子公司,剝離的主要對象為低利潤或者邊緣業務,如電磁線業務利潤率低,風機與環境治理業務市場占有率低,行業地位低,都不利于公司主業競爭力的提升;剝離的主要方式為剝離公司而非業務,以環境監測業務為例,雖然宇星科技被剝離,但是雙方明確五年內,乙方、標的公司及宇星科技不得從事環境監測業務,宇星科技相關無形資產授權盈峰使用,不影響公司相關業務繼續拓展。
快速調整的“有進有退”策略不僅讓盈峰環境的主業更加突出,也改善了盈峰環境的經營性現金流狀況,近兩年經營性現金流及其與營收的比值扭虧為盈,增長顯著。
2. 有張有弛的業務協同
2018年起,盈峰環境調整了“重裝備、輕服務”的經營策略,開始向“依靠環衛裝備優勢帶動服務”齊頭并進的業務模式轉型,利用環衛裝備領域的優勢反哺環衛服務業務。
一方面,通過自有環衛裝備優勢強化環衛服務拿單能力。以某項目為例,傳統環衛項目方案年費用總額為267.8萬元,相比之下,盈峰涉及的機械化新方案僅為132萬元,年度總費用投入消減50.7%,作業人員隊伍精簡64.6%。
另一方面,通過全國范圍內裝備銷售的渠道資源協同服務業務拓展。盈峰環境在全國設立超300個裝備銷售網點,在環衛裝備領域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市場開拓和客戶服務網絡,實現了營銷運維優勢,以及深度的行業經驗、資源積淀,方便盈峰環境的環衛服務業務借勢拓展渠道。此外,盈峰具備的裝備渠道資源還為服務業務拓展帶來了品牌口碑、政府資源、營銷經驗等多維度的協同作用。
上述“裝備帶動服務”的業務協同戰略成效顯著,盈峰接連斬獲多個大型環衛項目,如78億的深圳市寶安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10.3億的淮北市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項目等。憑著“拿大單”“拿明星項目”,盈峰的環衛服務業務發展迅速,近年來在環衛業務市場的地位也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這一模式也讓盈峰環境跳出了“環衛企業=人多、人均創收低、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環衛企業形象。眾所周知,傳統環衛屬勞動密集產業,企業多以人員投入多、人均創收低、技術投入低等模式運營,機械化程度不足。而盈峰憑借裝備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在包括兩大深圳項目在內的眾多項目運營中,應用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小型環衛機器人編隊,大大提升項目機械化率,也使項目的人均產值顯著攀升。
3. 有緩有急的三化創新
盈峰環境在研發上的投入很大,2018-2020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也明顯更高。
以此為基,盈峰環境進一步聚焦機械化、智慧化、新能源化三大方向,構建了完整的環衛裝備圖譜,涵蓋傳統機械裝備、智能裝備以及新能源裝備等三大領域。
具體而言,在發展機械化方面,盈峰通過與科技企業共同投資成立子公司,強化資源共享,大力開發小型環衛設備,提高項目機械化水平。傳統環衛項目主要使用大型裝備,清掃寬度大于3米,狹窄道路仍需人工保潔,為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10月,盈峰(中聯)環境與酷哇機器人合資成立長沙酷哇中聯智能科技,將酷哇自動駕駛、人工智能AI等技術引入中聯環境環衛裝備產品,推動“高尖精技術+環境產業”的深度變革創新的同時,關注智能小型化裝備研發。
2019年10月,盈峰通過合作研發成功推出7款城市毛細血管清潔系列5G+智能小型環衛機器人,突破了小型場景瓶頸,有效擴大了環衛裝備應用范圍,并進一步削減了人工投入,使盈峰環境運營的環衛一體化項目的機械化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以2020年盈峰環境中標的深圳兩大環衛一體化項目為例,項目運營均實現了97.5%的機械化率,顯著高于同類型項目72.4%的行業平均水平。
而在發展智慧化方面,盈峰的主要舉措包括:一是打造環衛云平臺,實現運營全過程數字化轉型,加速環衛業務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盈峰投資近1.5億,融合5G、AI、云計算等技術,打造了可為環衛作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運營監管的智云平臺,精準管理人、車、物、事 ,溯源監管垃圾收運進行,提升作業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目前,該平臺已在全國40多個城市的110余項智慧環衛項目上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推動盈峰運營的環衛項目實現數字化轉型,為超5萬臺產品客戶提供智能服務,優化智慧裝備與環衛服務領域協同。
二是與頭部科技企業深入合作,共建高層次產業智慧化,向智慧城市、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滲透。2021年5月,盈峰環境與華為在深圳簽署框架合作協議,之后更連續與多家科技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產業資源與核心優勢。據了解,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為共同探索5G信息化與車路作業協同,通過新能源環衛裝備、智能駕駛環衛機器人創新和集群作業模式。
在推動環衛裝備新能源化方面,盈峰的主要舉措是打造新能源環衛裝備全產業鏈,實現硬件自主設計、軟件自主開發。在硬件領域,盈峰環境從前身上虞風機起,多年深耕在風機領域,據此實現了電機自主設計和制造;2016年,盈峰投資設立天樞能源,立足充電基礎設施業務,自主研發了充電設備、儲充一體式設備、儲能系統等產品;2022年5月,盈峰環境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從而獲得了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關于動力控制的全套解決方案。在軟件領域,盈峰旗下天樞能源先后擴大業務范圍至云腦系統、節能技術、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始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車應用軟件領域,先后開發了汽車能效監測、動力電池診斷、殘值梯次利用等產品和服務,并推出自主研發的三電系統和峰控整車域控制器。
盈峰在新能源裝備領域的多年深耕,幫助自身得以持續推出性能優異的新能源環衛裝備新品,預先布局帶來明顯優勢,持續多年占據市場頭部地位。
4. 有保有壓的集團支持
盈峰環境得以在環衛市場異軍突起的最后一大原因,是來自家族美的集團的鼎力相助,具體而言,美的集團至少在五個方面給了盈峰環境強有力支持。
一是人才團隊建設方面。盈峰環境的初始核心團隊主要來自美的集團,將消費品行業的理念與能力復制到環衛市場,可謂“降維打擊”。除核心高管外,盈峰環境的內部核心人員從高管到中層,前東家為美的集團的超過40余位;現任的業務負責人中,美的出身的比例也大于31%。與其他環保民企相比,“空降團隊”的盈峰有著強大的股東背景、高管團隊經驗豐富、能力出眾,充分實現了初期組織管理的低成本和高效性。
二是政策機制支持方面。盈峰環境引入美的經驗,通過推出多期面向核心骨干(包括管理、技術、營銷等)的長期激勵計劃,確保“核心骨干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利益共享。
三是資本運作方面。美的集團持續多年向盈峰環境注入旗下優質資產,為盈峰早期的規模擴張提供了大力支持。如2006年2月,上風高科前兩大股東浙江上風產業集團及美的集團將其各自持有公司的法人股轉讓給盈峰集團,從每股價格來看,在入主兩年多后,美的集團僅僅按原價轉讓,并沒取得投資收益,可謂原價轉手;而對于盈峰而言,這是其體系內的首家上市公司,為公司未來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又如2007年4月,美的以1.65億元的價格向盈峰集團轉讓易方達基金25%股權,易方達成為盈峰金融板塊的主要成員,自此,盈峰從易方達獲得的投資收益多年來占到公司利潤總額的60%以上。
此外,在并購中聯環境的過程中,也是美的向盈峰提供了相當關鍵的資本運作支持。一方面,盈峰環境收購中聯環境時占支付對價60%的資金來自貸款,何劍鋒、美的控股分別為這一貸款分別提供個人擔保及保證擔保。另一方面,盈峰環境收購中聯環境股權采取了兩步方式,由與何家具有很強關聯關系的弘創投資、粵民投盈聯、綠聯君和等5家投資機構“友軍”先收購,再轉賣盈峰。這幫助盈峰環境避開了中聯環境涉及重組上市的風險,如直接由盈峰環境來收購,審批環節多、流程長;同時節約了盈峰環境的并購成本,中聯環境被首次收購時估值145億元,轉賣盈峰環境時估值僅152.5億元,期間增值不足5%,甚至低于銀行利息,屬于虧損出售。
四是管理賦能方面。美的不斷將自身在家電領域的豐富經驗賦能給盈峰環境,例如,盈峰環境2019年提出IBS168計劃,正是以美的水準打造的數字化管理系統。該系統的IBS指Infore Business System,構建了以市場、客戶為導向的新型訂單預定模式,建立了內外協同價值鏈的運營體系,覆蓋研發、營銷、供應鏈、財務、項目、服務6大運營領域,包含產品生命周期、客戶關系、供應商關系、制造執行、企業資源、設備管理、組織管理、彈性制造8大管理體系。系統的目的是推動全業務的數字化轉型,通過建立數字化精益制造管理體系,達到產銷、產研的高效對接并實現降本增效,應用于盈峰的環衛裝備、環衛服務和其他固廢等業務。
五是內部合作方面。近年來,美的不斷推動盈峰環境與下轄其他業務板塊建立深度合作,例如,盈峰環境2021年開始與美的物業展開多方位合作,布局城市的綜合型、智慧化服務市場。具體舉措包括:一是合力加碼城市服務業務,2021年1月,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將圍繞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等開展強強合作,依托各自在品牌行業產業優勢,信息共享、互利雙贏;二是打造智慧清潔綜合服務項目,2021年6月,雙方合作的首個智慧清潔項目落地,該項目由盈峰環境提供智慧化環保裝備,美的物業提供業務資源支持與試點機會;三是共建盈美城市管家研究院,2021年8月,盈峰與美的物業共建盈美城市管家研究院,共同派駐科研人員、聘請行業研究專家、定期出具行業研究報告;四是美的物業還進駐了盈峰環保科技園,雙方以AI、5G+賦能傳統行業,基于智慧環衛與物業的雙向融合,積極探索實踐“城市管家” 新技術、新模式,助力數字化、智慧化、云聯化。
上述多方位合作的成效顯著,快速助推盈峰環境布局綜合型、智慧化城服市場。2021年12月,盈峰環境中標龍崗區布吉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采購項目,成為盈峰中標的首個城市管家項目,也為探索西部環衛服務與物管模式接軌并治奠基。該項目年化合同金額達1.13億元,服務期限為5年,是依托盈峰“智能裝備、智慧服務、智云平臺”的高精尖技術與服務,整合環境衛生、綠化管養、市容管控、數字化城管等城市管理服務,成功突破環衛服務與物管城市產業的破壁之舉。
原標題:不走尋常路,盈峰環境異軍突起環衛市場的四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