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農業”,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實現一地多用,在農業經營設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嫁接光伏的經營模式,最終可獲得農產品與光伏并網雙重收益。不止于此,在能源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下,“光伏+農業”已經成為綜合鄉村振興與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途徑。
2022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及了這一模式,強調:一方面要鞏固光伏扶貧工程成效,在有條件的脫貧地區發展光伏產業;另一方面,要將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做作為農村技術設施來建設,并推進電網鞏固提升。
作為“新能源+新農業”領域的重要實踐,光伏產業正在讓最為傳統的農業生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可喜的是,在推行過程中,各地區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一些較為有效的、可復制的、具體的方案,不斷豐富“光伏+農業”的內涵。根據運營方式,可將其概括為光伏種植、光伏養殖、光伏水利、光伏村社四大模式。具體有:
①光伏+經濟作物
利用光伏板下空間,種植喜陰的經濟作物,包括菌菇、中藥藥材、爬藤類瓜果等等,帶動農業生產結構轉型升級。如安徽蒙城縣板橋集鎮,共布設村級光伏電站22座,裝機容量達4118.4千瓦,截至目前已分配電站收益資金達2230萬元,同時該鎮通過在光伏板下種植紅薯、綠豆、花生等作物,累計獲得板下經濟產值達20余萬元,成功帶動了當地脫貧致富。
②光伏+養殖場
通常,養殖場占地面積較大,空間恰好可以用來鋪設光伏板,既不會影響正常的養殖生產活動,光伏板還能起到一定的遮陽、遮雨功能。如重慶市忠縣八德村光伏產業區,在光伏板下建起生態養殖廠,散養香豬、山羊等,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③光伏+農居屋頂
隨著整縣推進政策不斷落實,在農村自建房屋頂布局光伏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甘肅高臺縣鄉村振興示范,當地與有關企業合作,通過出租屋定的方式,為村民安裝光伏發電板,讓農民不用投入,就可以享受到“陽光收益”。按標準,平均每戶一年收益可達千元。另外,當地公共建筑上也架設起光伏板,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近3萬元的收入。
……
光伏與農業的結合,一經推出便受到行業的追捧,加上其可實現政府、企業、農民、環境等多方共贏,發展前景也是一片向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