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2022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印發。《要點》指出,成渝地區將共同完成包括共推綠色轉型、共治跨界污染等在內的6個方面32項重點任務,川渝生態環境保護今年將持續發力。
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共推綠色轉型
目前,成渝地區偏重的工業結構格局仍未改變,急需加快綠色轉型發展。《要點》明確,成渝地區要協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通過實施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能源結構綠色優化“雙輪驅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發展。
如何在產業結構綠色轉型上發力?《要點》指出,發揮重慶、成都“雙核引領”作用,推進成渝地區綠色制造。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推進傳統產業清潔生產改造。聯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綠色工程研究中心,推動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此外,還將落實川渝兩地“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并加強應用,引導產業科學合理布局。
在促進能源結構綠色優化上,將創建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清潔能源沿江走廊。嚴格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持續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推動煤電結構優化和綠色低碳轉型。
“要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和補償、綠色金融等領域先行先試、盡快突破。”《要點》提出,要開展綠色發展試驗示范,推動萬州及渝東北地區探索三峽綠色發展新模式,走出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深化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推進四川天府新區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先行先試。
筑牢生態屏障共治跨界污染
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成渝地區責無旁貸。根據《要點》,兩地將推進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為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渠系為支撐的江河水系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結合“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林業重點項目,展開系列行動,提升森林數量和質量。同時,強化重慶中心城區“四山”保護提升,推動四川龍泉山生態保護修復。
備受關注的還有成渝之間生物多樣性保護。《要點》提出,在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之外,還將推動毗鄰地區啟動第一輪生物多樣性調查,推動城口大巴山崖柏擴繁基地建設、四川金陽絲毛雞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場(區)建設,在榮昌建立國家重點區域畜禽基因庫。
如何共治跨界污染?這是川渝環境共保的核心命題。《要點》聚焦水、大氣、土壤等領域持續強化聯防聯控聯治。
在水污染聯防聯治方面,將協同推進跨界水環境治理,實施涪江、銅缽河、瀨溪河、大清流河等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治理和聯防聯治,共同推動創建瓊江示范河流。推動毗鄰地區城市和建制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共建共享。此外,還將深化河(湖)長制合作,聯合開展跨界河流巡河。完善跨界河流上下游水資源聯合調度機制。
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面,完成“成渝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深化毗鄰地區重污染天氣共同應對機制。加強 PM2.5和臭氧協同管理,協同開展水泥等行業錯峰生產,嚴控工業“兩高”項目。此外,還將強化移動源和揚塵源聯合治理。
在土壤污染協同治理和固體廢物聯動監管方面,將加強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咨詢共享專家庫。此外,還將共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深化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推動川渝兩地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共享。
齊抓風險管控共商環境管理
《要點》提出,兩地將聯合防范區域環境風險,落實川渝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強化毗鄰地市區縣聯合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推進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此外,兩地還將加強尾礦庫環境監管,協調推進輻射安全管理等。
“落實川渝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聯動合作機制,對群眾關注熱切的跨區域、跨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同時督察、同步交辦、同標準整改。”《要點》強調,要落實川渝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聯動合作機制,常態化共同發現問題、一體交辦問題、一體整改問題,實現兩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互享互通。
此外,加強立法司法保護協作,深入開展聯合執法也是共商環境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兩地將協同推動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實施毗鄰地區河流重點水域、岸線河庫警長、河道警長聯合巡查,依法打擊跨區域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對毗鄰地區開展涉水、氣、固危廢等方面的跨區域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同時,還將協同環境標準逐步統一。
《要點》還在共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聯合開展生態環境科技攻關、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協作、深化生態環境數據共享、推廣“碳惠通”“碳惠天府”應用以及碳普惠對接和互認等方面作出了具體工作安排。(文/劉航)
原標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2022年工作要點》印發 川渝生態環境保護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