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作為一項金融政策,綠色信貸是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不同企業的差別化信貸,為節能、環保、生態友好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優惠的低貸款利率)。中國將綠色信貸績效納入金融機構公共管理體系,綠色信貸績效評價結果納入宏觀審慎評價體系,有效提升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綠色信貸項目的重視程度和推進綠色信貸業務的積極性。中國各級地方政府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流向節能減排項目。除了差別化的貸款利率政策外,中國還采用貨幣政策工具來加強綠色信貸的減排功能,包括銀行再貸款和創新資本市場工具、綠色項目擔保、建立綠色基金和綠色項目數據庫等。
數據顯示,中國的綠色信貸使用規模逐步擴大,環境質量不斷提高。這一進展使我們不禁要問,綠色信貸政策是否能有效地改善中國的環境質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綠色信貸是通過什么機制來減少排放的?這些問題值得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
二、機制分析和假設
1.企業績效維度
綠色信貸政策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內部資源配置結構。差異化的貸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污染性生產的資金來源,限制了污染性活動。綠色信貸通過影響企業的內部資源配置結構、融資和投資活動以及其他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來實現減少污染的目標。
假設1.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影響企業績效來改善環境質量。
2.企業技術創新維度
對于大型企業(尤其是污染型企業)來說,綠色信貸政策更多的是一種信貸約束,增加了他們的融資成本。為了緩解這種信貸約束,避免企業業績的損失,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彌補融資約束造成的額外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企業業績。因此,綠色信貸可以通過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來實現減排的目標。
假設2.綠色信貸政策通過促進企業創新來改善環境質量。
3.產業結構升級維度
企業是直接受綠色信貸政策影響的主要組織;微觀影響體現在宏觀產業層面。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是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途徑。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差異化的利率向不同企業配置資金的過程,實質上是資金在不同產業間流動的過程。因此,綠色信貸通過引導資本流動和綠色經濟信號,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實現污染減排的目標。
假設3.綠色信貸政策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改善環境質量。

三、實證分析
1. 計量模型
為了檢驗上述假設,本文構建了如下的基本計量經濟學模型。第一個模型中,基準回歸模型被用來評估綠色信貸是否能改善環境質量。緊接著,在基準回歸中加入調節變量和綠色信貸之間的交互作用,以評估綠色信貸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機制。假設1、假設2和假設3可以通過考察交互項系數和顯著性水平來評估。

在公式(1)中,i代表地區;t代表年份;P是環境質量的指標;GC代表綠色信貸的規模。控制變量包括OPEN(開放度)、EG(環境治理)和EE(能源效率)。在公式(2)中,W是調節變量,包括。ROE(企業績效)、TECH(企業創新)、RIS(產業結構合理化)、OIS(產業結構優化)。
2.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中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數據和437家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6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由于數據的限制,西藏、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在研究中被省略了。研究數據收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財政金融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上市公司的數據收集自中國證券市場會計研究。
四、實證結果
1.基準回歸結果
綠色信貸估計系數是正的,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這表明減少流向重污染企業的金融資源(即綠色信貸政策的強化)有助于減少污染。換句話說,在研究期間,中國的綠色信貸政策對改善環境質量起到了全面的作用。

2.內生性問題
為了緩解模型中存在的由變量缺失或綠色信貸測量誤差引起的內生問題,本研究采用綠色信貸的一階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表3中報告的工具變量法(IV)產生的估計結果與固定效應模型基本一致。控制變量的系數和顯著性水平也與之前的結果一致。
3.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基本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改變了被解釋變量的指標,用單位工業總產值的PM2.5濃度取代了單位GDP的PM2.5濃度。結果證實了之前固定效應模型和工具變量模型的主要結論,表明本研究的實證結果仍然非常穩定。

4.機制識別
表5的結果顯示,以下交叉項的估計系數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綠色信貸與企業績效(lnGC×ROE)、綠色信貸與企業創新(lnGC×TECH)、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合理化(lnGC×RIS)、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優化(lnGC×OIS)。這證實了綠色信貸通過企業績效、企業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這三個機制來改善環境質量,這也是三個研究假設的結果。交叉項的估計系數存在差異:(lnGC×TECH)的估計系數最小,(lnGC×RIS)和(lnGC×OIS)的估計系數較大。這些結果表明,綠色信貸對通過企業抑制環境污染的作用。

五、研究結論
本文實證結果顯示,綠色信貸從整體上支持了環境質量的改善。減排效果是通過三種機制實現的:企業績效、企業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在綠色信貸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異質性。資源型地區的綠色信貸比非資源型地區的環境質量改善得更多。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地區,綠色信貸明顯改善了環境質量,但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地區,綠色信貸并沒有顯示出減排效果。這些研究結論對于中國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綠色信貸的減排效應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原標題:文獻分析 | 綠色信貸政策能改善環境質量嗎?來自中國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