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數字能源申請的“一種充電樁及控制方法”專利正式公布,包括用于為電動汽車提供充電功率的功率轉化電路,以及用于獲得充電樁溫度的控制器。結合此前接連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合作產品來看,華為這一舉動意味著其可能正在基于自身的研發優勢,著手打造出完整的品牌生態鏈。
華為此次搶灘的充電樁賽道,競爭異常激烈。既有特斯拉、蔚來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在用戶基礎上的積極布局,又有特來電、星星充電、e充電等“種子選手”持續發力,還引來了中石化等大型央國企。畢竟,國家層面已經明確了充電樁“新基建”的身份,這塊萬億級別的蛋糕,誰都不想錯過。
2020年,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七大產業之一,并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其發展又迎利好,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除了政策起到的引導作用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熱度居高不下才是業內看好這一賽道的根本原因。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已突破1000萬輛的大關,市場滲透率達到19.3%,較2021年全年提高了5.9個百分點。相應的,我國一季度已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49.2萬臺,同比增長了3.6倍。
盡管如此,車樁比失衡的情況仍然存在,且充電慢的問題也亟待解決。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公共充電樁中僅有四成左右的快充,功率普遍偏低,難以滿足廣大用戶的充電需求,這已經成為阻礙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在“雙碳”背景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充電樁作為關鍵配套設施自然也將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今年以來,多個省市陸續發布充電樁建設規劃,已使得其成為今年基建促增長的重要領域。如北京在《關于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增充電樁2.6萬座,提高城市充電樁覆蓋范圍;上?!蛾P于本市進一步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25年,滿足125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全市車樁比不高于2∶1。
正因如此,業界在分析充電樁的未來發展時,均給出了“高景氣”“市場廣闊”等高度評價。機構推測,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市場投資額可累計達到近萬億元,預計2020-2025年間,充電樁就將打開超千億元的市場空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