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完成水利投資13.9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25.3%;15個重大水利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0億元,超額完成計劃任務142%!疫情影響、連續降雨,一季度的衢州克服了重重困難,僅用三天時間就實現了100%復工率,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拿出小本本,記錄下這份成績單背后好的經驗做法吧!
全力以“復” 跑出“加速度”
3月24日,衢江區芝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一期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河道清淤、背水坡土方填筑及開挖工作。工程正式復工后,施工方迅速投入35名人員、5臺機械,全力以赴抓進度。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資1.07億元,預計5月份結束主體工程建設。
3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開化、衢江、柯城等地進入應急封控狀態,項目全面停工。面對汛前水利建設重要節點卻不能動工的困境,衢州市水利局第一時間會同各縣(市、區),對所有在建、前期項目逐一分析研判,要求“能早則早、能快則快”——
一方面,督促非疫情影響地區加快項目推進進度,大干快上;
另一方面,變“線下”為“線上”,提前做好疫情影響地區項目推進前期和復工準備工作:
衢州制作全市水利投資計劃表、重大水利項目實施計劃表、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攻堅表、新開工水利項目實施計劃表“四張總表”,倒排計劃,統籌全局;江山一把手主抓,專班強勢推進,21個在建項目大干快上;開化成立線上項目專項服務小組,遠程“一對一”指導施工企業編制疫情防控、度汛方案,并通過電子化報批備案,有效落實“不見面”審批服務……
在“兩手抓、兩手硬”的項目推進模式下,衢州得以在疫情“解封”第一時間,順利實現全面復工,確保全市水利投資不減速。
“三色”督辦 搶出“開門紅”
項目建設進度落后,怎么辦?“早在2月份,我們就給烏引灌區工程Ⅲ標段下發了黃色督辦單,現在工程進度明顯加快,十都節制閘節點已基本完工,具備啟閉條件。”衢州市水利局烏引中心副主任周雄表示。
周雄所說的督辦單,就是近年來衢州市水利局實施重點工作“記工分”考核機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該局加快項目進度的有力抓手。
“三色”督辦指的是項目推進過程中,建立進度跟蹤“三色”督辦機制,每月達到時序進度要求的項目掛綠牌;第一次時序滯后的項目掛黃牌,并進行通報;連續兩個月未達到時序進度要求的項目掛紅牌,并約談責任領導和具體人員,當月“記工分”考核“一票否決”。
“這種倒逼機制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迫使我們全力以赴去推進項目進度。”在烏引灌區甘溪壟村箱涵段工程現場,項目經理胡夏軍表示,為了搶抓通水節點,他們將木工增至24人、鋼筋工增至20人;施工用模板增至105米、盤扣架增至105米;駐地挖掘機增加至3臺、鎬頭機1臺、裝載機1臺、自卸汽車5輛。
人員設備一增加,項目進度自然加快,加上施工方堅持小雨搶干、夜間趕干,有效實現了多個工作面無縫銜接,一個月后,項目順利實現“摘黃轉綠”。
一季度,衢州全市15個重大水利建設項目中進度落后的3個黃牌,目前已全部“轉綠”,累計完成投資7.0億元,超額完成計劃任務的142%。
“聯”成一線 下好“一盤棋”
7天,解決政策處理問題12個,工程實現無障礙施工。這是衢州市水利局項目服務專班在推進衢江治理二期南村段過程中交出的“衢州速度”。
今年年初,圍繞“大干項目、大干民生”的年度目標,衢州市水利局成立了項目工作專班,由水利局一把手領銜抓,堅持“一周一碰頭、半月一會商”機制不動搖,制定重點工程“一項一策”,形成任務書和作戰圖,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
“以前是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就需要找相應的聯系人。現在只需要打電話給項目責任人,就能夠一站式解決所有問題,減少了我們不少協調時間。”在水利局的專班服務下,困擾已久的政策處理問題順利解決,衢江治理二期南村段項目技術負責人喜笑顏開。
此外,專班還建立了項目掛聯服務機制、項目調度評比機制、問題解決閉環機制等“三項機制”。衢州市水利局各班子成員分別掛聯全市六個區塊,通過領導帶隊掛圖作戰、名師帶徒工分評比、實績為王月比季評、問題閉環嚴督實導等方式,加快推進水利投資任務落地。
截至目前,該局共開展掛聯服務28次,幫助解決項目前期審批、政策處理、資金爭取等問題34個。
原標題:慕了慕了,這份“搶”出來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