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市2022年綠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武漢市2022年綠化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3月23日
武漢市2022年綠化工作方案
為認真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及市“兩會”精神,加快打造生態宜居的新時代英雄城市,切實做好全市2022年綠化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目標要求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承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為契機,全面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全域增綠提質,積極打造濕地花城,推動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努力打造世界濱水生態名城。
(二)主要目標
2022年,全市新建綠地1000公頃,植樹造林2萬畝。實施“6個100”綠色惠民行動,建設各類公園100個、綠道100公里、林蔭路100公里、綠色驛站100個,完成100個老舊小區綠化提升,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00處。打造花漾街區15個、園林小景100處、花田花海300公頃。辦好《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爭取獲得國際濕地城市授牌。(綠化工作目標任務分解附后)
二、重點任務
(一)承辦濕地大會,全力沖刺國際濕地城市
1.辦好濕地大會。重點實施沉湖國際重要濕地環境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設中國履約30周年成果展示館,講好中國故事,全面展示武漢濕地保護成果。成立《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武漢市籌備指揮部,調動全市力量做好會議籌備及保障工作,努力為世界呈現一屆安全健康、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綠色節儉的濕地盛會。
2.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實施草湖、杜公湖等濕地保護與修復。推進小微濕地建設。加強祁家灣青頭潛鴨、天興洲黑鸛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探索濕地保護協作和信息通報機制。
3.創新智慧濕地管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實現濕地資源監測全要素、全周期、全覆蓋,推進濕地數字化、標準化、常態化管理。
(二)聚焦生態宜居,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1.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與評選管理辦法的通知》(建城〔2022〕2號)要求,逐項對標,全市動員,做好申報及迎檢工作。優化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持續實施全域增綠提質,新建綠地1000公頃,鞏固提升城市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市林蔭路覆蓋率等核心指標,確保全面達標。
2.實施千園工程。合理規劃布局,建設完成各類公園100個(含口袋公園80個),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各類公園達到1000個。啟動四環線生態帶郊野公園群建設,重點改建武漢動物園,續建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實施沙湖公園、園林科普公園、解放公園、中山公園、月湖公園等市屬公園綜合改造提升等項目。
3.推動綠色廊道建設。規劃建設穿城綠道,織密綠道網絡,實施東西山系人文綠道示范段、環漢口綠道連通工程,加快建設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新建綠道100公里,新增特色景觀路20條。實施大樹補植,建設林蔭路100公里。
4.打造“花漾江城”。建設和平公園、岱家山文化公園等特色花卉公園。建設沙湖公園“濕地花園”亮點片區,打造“花漾江城”文化游賞新地標。建設花園路口、花景道路、花漾街區,新栽植月季50萬株,在重要時間節點布置立體花壇30組、創意綠雕20組、花卉小景100處、花田花海300公頃,建設有武漢特色的濕地花城景觀。
(三)加強森林監管,大力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
1.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林長制智慧綜合管理平臺,督導“四級林長+護林員”責任體系落地見效,實施林長責任區域包保責任清單化管理和護林員網格化管理,提高生態承載能力,為城市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2.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強化項目用地規劃統籌,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木限額采伐。開展林業生態綜合監測,完善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強化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救護及疫源疫病監測,開展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
3.保障森林資源安全。開展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利用森林防火預警監測及指揮系統,實施“空天地人”四位一體監測。加強森林防火巡護和火源管控,確保全市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森林火災受害率低于0.9‰。健全省域、市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林業重點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四)建設美麗鄉村,持續推進科學綠化
1.實施造林綠化。鞏固精準滅荒和長江兩岸新造林成果,做深做優“村增萬樹”行動,實施空間補綠,植樹造林2萬畝,建設示范村20個、標準村140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森林鄉村8個。
2.提高森林綜合質量。實施森林撫育8.9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退化林修復改造0.4萬畝,不斷提升森林蓄積量、生物量,加強森林的穩定性、抗逆性。
3.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編制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壯大以花卉苗木為主導的林業產業,大力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產業。積極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范基地。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大化發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五)建設精致園林,聚力城市風貌提升
1.推進園林綠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園林綠化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全過程監管。提升工程復綠建設標準,不斷完善園林綠化建設和養護市場誠信體系,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不斷提升精致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2.加強樹木保護。加大對園林綠化法律法規的宣傳,嚴格控制樹木遷移、砍伐。各類建設項目的立項、選址和規劃、建設應注重保護現有綠地和現狀樹木,特別是連片成林樹木。加強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保護和管理,多措并舉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切實把樹木作為城市有生命的基礎設施保護好、傳承好。
3.提升公園管理水平。推進智慧公園建設,提高公園服務和管理水平。開展公園大課堂、公園文化季等活動,增強公園吸引力,豐富市民群眾文化生活。加強公園便民利民服務,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00處,豐富公園功能。健全完善公園和轄區、市民游客、志愿者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六)厚植生態情懷,深入推進社會綠化
1.拓展義務植樹形式。加大宣傳,廣泛動員,匯集社會各方面力量,優化“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拓展豐富義務植樹形式,鼓勵引導企業、個人通過認建認養、捐資捐物等方式參與國土綠化,開展義務植樹盡責活動不少于200場次,營造義務植樹濃厚氛圍。
2.推動綠色創建活動。加強綠地養護技術指導和服務,鞏固拓展志愿者隊伍,策劃組織植物醫生、生態種植等社區活動,建設綠色驛站100個,實施老舊小區綠化提升100個,創建花園家庭100個,確保園林式小區達標率達到60%。
3.開展節慶花事活動。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迎春花市及荷花節、桂花節等系列花事活動,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市民綠色獲得感和生態幸福感。
4.提升自然教育品牌。繼續開展自然通識課等品牌活動,深入開展“小濕地長”等科普宣教活動,拓展受眾范圍,擴大活動影響力,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營造濃厚愛綠養綠氛圍。
三、保障措施
(一)壓實工作責任。各區(含開發區、風景區,下同)及市直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綠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要求,細化任務清單,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任務。市園林林業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各區及責任單位要認真組織實施好各類綠化項目建設。
(二)嚴格績效考核。將綠化工作指標納入各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績效考核內容,不斷完善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三)強化宣傳推廣。利用各類媒體平臺,擴大宣傳面,營造愛綠護綠氛圍,提高社會群體參與度。拓寬園林綠化建設資金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綠化建設,厚植綠化力量,增強發展后勁。
(四)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森林、濕地等生態資源保護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探索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加強林業碳匯政策研究應用,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2022年綠化工作目標任務分解
一、市園林林業局
(一)實施武漢動物園綜合改造。
(二)實施市屬公園配套設施改造提升(解放公園、中山公園、月湖公園、沙湖公園)。
(三)實施園林科普公園綜合改造提升。
(四)實施沙湖公園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五)實施武漢動物園水體整治。
(六)完成江北快速路、江城大道等重要城市道路大樹及花灌木補植,布置立體花壇3組、時令花卉240萬盆、創意綠雕8組,栽植月季5萬株。
(七)建設濕地花園,實施3處小微濕地修復試點。
(八)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6處。
(九)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迎春花市等。
(十)建設自然生態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二、江岸區
新建綠地10公頃,改建綠地26.1公頃,植樹1萬株。
(一)濕地花城。建設花田花海10公頃、花漾街區3個,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230萬盆、創意綠雕4組,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岱家山文化公園月季園,改建漢廣小森林。新建永紅村U1、新春村U15、十大家U10、塔子湖村U19、吉祥路游園等8個口袋公園,改建田田廣場、江大路游園等2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江北快速路、發展大道、京漢大道、景秀街、華嶺路等5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張公堤賞花綠道8公里,林蔭路7公里。
(四)其他綠化。完成8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三、江漢區
新建綠地5公頃,改建綠地5公頃,植樹0.5萬株。
(一)濕地花城。建設花田花海5公頃、花漾街區2個,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200萬盆、創意綠雕1組,栽植月季3萬株。
(二)公園綠地。改建后襄河公園、菱角湖公園2個公園。新建航空路北側、三民路與中山大道交匯處、友誼路與雙洞正街交匯處、淮海路(泰山路——云飛路)等4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建設大道、京漢大道、興業路、江達路、三眼橋路、金墩街、銀墩街等7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3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其他綠化。完成6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四、硚口區
新建綠地6公頃,改建綠地10公頃,植樹1萬株。
(一)濕地花城。建設花田花海13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200萬盆、創意綠雕1組,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實施漢江灣生態谷建設項目一期。新建長豐村U13、U11、農利村U8、古田公園、建設大道與寶豐一路東北角、百姓之春南側、中山大道與民意四路交匯東南側、利濟北路與京漢大道交匯處西北側、長征小學前、解放大道古田二路10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南泥灣大道、漢西一路、豐碩西路、長順路、古田四路、古樂路、宜欣路、豐滿路等8條道路和額頭灣立交綠化提升。建設綠道6公里,林蔭道5公里。
(四)其他綠化。實施漢江灣生態信息建設工程,漢江灣生態灌溉系統工程。完成6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五、漢陽區
新建綠地15公頃,改建綠地1公頃,植樹1.5萬株。
(一)濕地花城。建設花田花海10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170萬盆、創意綠雕1組,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續建龍陽湖公園。辦理什湖公園項目前期。新建漢陽醫院、中鐵金橋璟園北側和東側、福星惠譽漢陽城云頂西側和東側等7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建設綠道7公里,林蔭路7公里。
(四)其他綠化。完成12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六、武昌區
新建綠地5公頃,改建綠地10公頃,植樹0.5萬株。
(一)濕地花城。建設花田花海15公頃、花漾街區2個,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240萬盆、創意綠雕5組,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改建洪山公園、楚望臺公園等9個公園。新建武金堤游園等3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余家頭路、新河后街、張之洞路、彭劉楊西路、公正路、螃蟹岬、星海路等8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5公里,林蔭道8公里。
(四)其他綠化。完成10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七、青山區(武漢化工區)
新建綠地31公頃,改建綠地24公頃,植樹3萬株。
(一)濕地花城。實施1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20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1組、時令花卉140萬盆,栽植月季3萬株。
(二)公園綠地。改建和平公園、戴家湖公園等4個公園。實施和平公園、南干渠公園、青山公園等3個公園水環境整治提升。續建賈嶺村控規綠地。新建武漢船用機械廠西北側、陸鷂路U11地塊等7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化工二路、化工三路、化工五路、化工六路、吳沙路等5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5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130畝,建設“村增萬樹”標準村2個。
(五)其他綠化。實施武鋼、石化等企業園區內部綠化改造。完成5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八、洪山區
新建綠地30公頃,植樹5萬株。
(一)濕地花城。實施1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10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1組、時令花卉140萬盆,栽植月季1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光霞公園、長江智谷公園。續建張家灣人民公園、毛坦公園、新武金堤路規劃綠地等3個公園。新建曉月園、烽勝路、復地悅城U1和U2、南湖花漾公園、卓刀泉集團東側等12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7處。
(三)道路綠化。實施沙湖港大道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10公里、林蔭路10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800畝。
(五)其他綠化。實施門戶地段和高架橋下綠化提升。完成20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5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九、東湖高新區
新建綠地200公頃,植樹20萬株。
(一)濕地花城。實施1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21公頃、花漾街區2處,布置立體花壇3組、時令花卉260萬盆,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黃龍山公園、光谷綠道公園、特種飛行公園、九峰溪公園(北區)、臺山溪公園、佛祖嶺地鐵站社區公園、九龍文科生態郊野公園等7個公園。續建光谷生態大走廊二期、豹子溪生態廊道、星河公園。新建紡織路與熊莊路交叉口、關山街湖電社區、南湖社區南側、水藍郡內沿湖社區公園、光谷三醫院北側停車場、清江山水內環湖公園、長島別墅周邊綠地等12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0處。
(三)道路綠化。新建高新大道(外環線至短咀里湖橋)、高新五路、科技一路、楊家咀路、花城大道東段等5條道路綠化。建設綠道15公里、林蔭路10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300畝,建設“村增萬樹”標準村4個。續建八疊山東路山體滑坡治理工程等項目。
(五)其他綠化。實施武九鐵路邊坡修復項目。完成1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武漢經開區(漢南區)
新建綠地200公頃,改建綠地10公頃,植樹30萬株。
(一)濕地花城。實施1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30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3組、時令花卉360萬盆,栽植月季5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叫驢湖公園、馬影河公園三期、船頭山濱水公園、周家河片區地鐵小鎮社區公園、官士墩社區公園等7個公園,新建4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0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實施車谷大道、神龍大道、朱山湖大道、楓樹新路等4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柏子山濱水綠道、馬影河綠道等綠道15公里,林蔭路10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6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1個、標準村4個。
(五)其他綠化。完成2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8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一、東湖風景區
植樹2.5萬株。
(一)濕地花城。實施東湖綠心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新建磨山景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工程、濕地生境半島建構筑物工程。續建落雁景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工程、聽濤景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工程。建設花田花海16公頃,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120萬盆,栽植月季2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磨山社區等2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處。
(三)道路綠化。建設林蔭路3公里。
(四)其他綠化。完成2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5場。創建花園家庭3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二、臨空港開發區(東西湖區)
新建綠地253公頃,改建綠地101公頃,植樹25萬株。
(一)濕地花城。續建杜公湖濕地公園二期。實施1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20公頃、花漾街區1個,布置立體花壇1組、時令花卉200萬盆,栽植月季3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櫻花溪公園、碧水大道北側帶狀公園、徑西九路至徑西十路運動公園、網谷核心區郊野公園。新建吳中路中鐵閱湖郡、惠澤園、金海路、幸福苑2期、幸福小學、沿海社區、融創觀瀾府、金山大道與三店中路地塊、碧海花園、園林大隊、海口環島、青創城、摩卡小鎮、婦幼活動中心、慈惠小學等15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10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新建創智路、金北二路等2條道路隙地綠化。建設綠道15公里、林蔭路10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12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1個、標準村5個。
(五)其他綠化。完成17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5個、綠色驛站10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三、蔡甸區
新建綠地30公頃,改建綠地47公頃,植樹30萬株。森林撫育0.4萬畝。
(一)濕地花城。續建沉湖國際重要濕地節點環境綜合改造提升、什浩溪建設工程。實施2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15公頃,布置立體花壇1組、時令花卉100萬盆,栽植月季0.5萬株。
(二)公園綠地。改建奓山廣場,新建三和劍橋城、中建錦繡文城、榮盛華庭、同心等4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3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新建運鐸公園路、西環路東側隙地綠化。續建常北大道、常福南區等20條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10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1000畝,退化林分修復10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4個、標準村20個,創建省級森林鄉村2個。建設林業科技產業園保障性苗圃、森林防火系統提升項目。
(五)其他綠化。完成2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5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四、江夏區
新建綠地28公頃,植樹40萬株。森林撫育2萬畝。
(一)濕地花城。續建上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水質提升。實施2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10公頃,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140萬盆,栽植月季0.5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科普教育植物園,續建紙坊森林公園,新建陽光大道與四環線交匯處、文化大道與金櫻街交匯處、北華街與興苑街交匯處、鴻發曉景、廟山村支委會、創業農莊等14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3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實施界興路、界南路、五里路等道路綠化提升。建設綠道10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2000畝,封山育林10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4個、標準村15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森林鄉村2個。升級改造森林防火通道18公里。靈山、將軍山工礦廢棄地治理復墾利用試點項目,建設山坡街鄉村振興示范帶。
(五)其他綠化。建設靈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實施智慧園林和林業項目。完成3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5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五、黃陂區
新建綠地41公頃,改建綠地11公頃,植樹160萬株。森林撫育5萬畝。
(一)濕地花城。實施2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37公頃,布置立體花壇2組、時令花卉160萬盆,栽植月季1萬株。
(二)公園綠地。改造提升二龍潭公園。新建5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5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實施川龍大道、橫天公路、李家集循環路、前川工業園北路、漢口北大道、中環線等道路綠化提升。新建綠道10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12000畝,封山育林50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5個、標準村50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森林鄉村2個。
(五)其他綠化。實施龍王尖古寨生態修復、甘露山文旅城水渠生態保護、劉家山水土保持復綠項目。建設平戰結合醫院,天匯龍城龍楓苑、龍欣苑、龍桂苑景觀綠化。完成5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5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六、新洲區
新建綠地46公頃,改建綠地15公頃,植樹70萬株。森林撫育0.5萬畝。
(一)濕地花城。實施舊街一河兩岸綜合整治。實施2處小微濕地修復。建設花田花海10公頃,布置立體花壇1組、時令花卉100萬盆,栽植月季1萬株。
(二)公園綠地。新建紅星鉆石綠地公園、陽邏之心山體公園,新建邾城、陽邏等5個口袋公園。復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育設施5處。
(三)通道及道路綠化。實施京東大道、五一大道、余泊大道、紅色旅游線路等道路綠化提升。新建綠道5公里、林蔭路5公里。
(四)造林綠化。人工造林2000畝,退化林分修復500畝,封山育林4000畝,建設“村增萬樹”示范村5個、標準村40個。創建省級森林鄉村2個。
(五)其他綠化。新建星樂灣現代文旅生態園。完成2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9屆金秋菊展。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活動10場。創建花園家庭5個,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0%。
十七、市教育局
提升校園綠化水平,創建一批綠色生態校園。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
十八、市房管局
開展園林式小區創建工作,確保全市達標率60%。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
十九、武漢城建集團
新建綠地10公頃、花田花海8公頃。
(一)新建東西山系人文綠道(龜山至蛇山段)。
(二)濕地花城。新建鐵門關櫻花園,續建解放公園水體整治,啟動建設湯遜湖公園。
(三)公園綠地。新建杉樹林公園、商務區口袋公園。
(四)道路綠化。新建東西山系人文綠道(龜山至蛇山段)。
(五)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
二十、武漢農業集團
新建花田花海30公頃。環城林帶森林撫育1萬畝。
(一)續建青山長江森林1000畝。
(二)承辦第十六屆中國苗交會。
(三)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
二十一、武漢生態集團
新建綠地60公頃、花田花海10公頃。
(一)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實施漢江南岸綜合治理、南岸嘴節點、長江二橋段節點、長江碧道慢行系統、楊泗港都市T臺改造提升。
(二)新建東西山系人文綠道(蛇山至珞珈山段)。
(三)公園綠地。續建北洋橋生態公園。
(四)水務配套綠化。實施黃孝河機場河、青山濕地一期、二期、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
(五)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
二十二、市城投公司
新建綠地16公頃。
(一)公園綠地。續建月亮灣城市陽臺、2號公園,新建天宇路口袋公園。
(二)通道及道路綠化。續建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工程(友誼大道—建設十路),新建漢口火車站北廣場、白沙二路(白沙洲大道至青菱中路)、復興路(新武金堤路至白沙洲大道)、博覽北巷、會展北一街等配套綠化。
(三)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
二十三、武漢地鐵集團
新建綠地13公頃、花田花海2公頃。
(一)完成軌道交通前川線站點綠化。
(二)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
二十四、武漢長江新城建投集團
新建綠地20公頃、花田花海8公頃。
(一)續建府澴河出口河段綜合整治工程。
(二)其他綠化。參加轄區第39屆金秋菊展。因地制宜實施單位綠化美化,提升附屬綠地管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