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540項重點治氣工程和4635項重點治氣任務,PM2.5年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優良天數比率81.6%、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87.7%,劣Ⅴ類及Ⅴ類斷面全部消除。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淮安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組數據尤其值得關注。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淮安堅持綜合施策,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標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春日漸暖、陽光明媚,許多市民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曬出了淮安的藍天白云,良好的空氣質量和宜居環境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藍天是百姓幸福的底色,這樣的城市美景,得益于淮安深入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各項舉措——在全省率先啟動應對氣候變化“十四五”規劃和碳達峰行動方案研究編制,全面落實“點位長”制度,充分發揮第三方技術支撐作用,深入推進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和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六大專項行動”,統籌推進重點區域微環境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污染管控、餐飲油煙治理等工作。
不僅如此,作為“通濟江淮”的生態水城,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聯動”,創新河、湖、斷面“三長一體”管護機制,發布57個國省考斷面縣級斷面長名單。落實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實施控源截污、城鄉污水處理等工程,突出抓好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試點、入河排口排查整治、黑臭水體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工作。扎實開展汛期水質保障提升專項行動和國省考斷面“保Ⅲ增Ⅲ升Ⅲ”攻堅行動,深入推進重點斷面“一河一策”治理。此外,聚焦治土保安全,出臺《淮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實施“土十條”,建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合監管機制,深入開展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形成560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全市一張圖”和“一企一檔”成果集成。加快推進危廢分級分類管理和小微收集體系建設,積極創建“無廢城市”。
鐵腕執法,聚焦問題抓整改
淮安市生態環境系統深化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積極探索“局隊合一”新模式,分階段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常態化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組建市、縣監測監控機構,實現監測、監控、排管、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大數據平臺等功能融合。制訂《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與項目準入指南》,建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區域評估共享等制度,用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全力支持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開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動真碰硬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
聚焦能力建設,提升治理水平。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壓實各部門責任,充實淮安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力量,建立省生態環境廳第三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市中心、市生態環境局“三方會商”機制,構建“大環保”工作格局。深入開展環境基礎設施提升年行動,首次完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規劃編制,當年啟動建設環境基礎設施項目129個、年度投資41.9億元,建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83個重點鄉鎮空氣監測以及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動監測實現全覆蓋。
圍繞大局,服務企業促發展
鋼花飛濺、機器轟鳴、濃煙滾滾,這是昔日鋼鐵企業的典型形象。如今走在淮鋼廠區內,綠植掩映、花香四散,路面寬敞、廠區整潔,儼然一座“花園式工廠”。
加大環保投入,全面實施環保技改項目是淮鋼綠色發展的關鍵一招。2018年以來,淮鋼先后投資30多億元,實施了干熄焦技改項目、燒結原料場大棚改造項目、焦化煤筒倉項目等53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實現了企業節能減排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環保管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淮鋼的改變也是淮安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為加快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勝勢,淮安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務重點項目建設落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綠色”翅膀。
淮安市在全省率先以環保政策口袋書的形式制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與項目準入指南》,嚴格把好環境準入門檻。建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區域評估共享等制度,持續優化環評審批服務,重特大項目環評集體審查研究時間縮短7個工作日,環評報告書審批時間從29個工作日壓減到18個工作日。深入推進產業園區源頭治理集成創新行動,淮安工業園區、金湖經濟開發區被納入江蘇省首批污染物限值限量管理工作試點。組織開展園區規劃環評、企業危廢管理、EOD模式等培訓,用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靠前服務中天鋼鐵、臺華新材料、澳洋順昌等重大項目,全省率先制定環保示范性企事業單位評定辦法,實行“綠藍黃紅黑”五色等級信用分級管理,著力構建環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扎實推進“101%服務流動紅旗”優質服務競賽以及“企業環保接待日”“百名環保干部進百企”等活動,圍繞生態環境治理技術和綠色金融服務開展供需對接,助推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原標題:淮安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生態密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