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各類產業園區15,000多個,大量園區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情況,工業園區、高排放行業、高載能行業、制造業下游供應商,以及出口企業等面臨政府監管、差別化電價、上游企業低碳化需求、以及歐盟碳稅等壓力,亟需向低碳、零碳轉型。園區管理者對零碳轉型普遍存在三大疑問:
1.只采購CCER實現碳抵消就算實現碳中和了嗎?綠電和綠證可以減碳嗎?
2.企業想減碳,但不知從哪里入手?
3.企業減碳會額外增加成本,影響企業利潤嗎?
近日,《工業園區碳中和設計指南》和《工業園區碳中和評價方法》兩項工業園區碳中和團標制定工作正式開啟,將為產業園區管理者提供轉型指引。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受邀成為兩項標準的主編單位。
《工業園區碳中和設計指南》和《工業園區碳中和評價方法》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發起,金風科技主編,參編單位涵蓋中船重工、中石化工程公司、阿里巴巴、京東、北京綠色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所、斯凱孚、紫金礦業、明陽智慧能源等四十余家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碳市場交易所和環境科技企業,力圖涵蓋不同類型主體的不同聲音。
作為金風零碳的重要載體,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北京天誠同創電氣有限公司(下稱“天誠同創”)主導了全國首個碳中和園區的實踐。天誠同創執行董事、總經理胡江在會上表示,金風科技碳中和園區實踐將為標準制定提供有意義的示范,加速標準成熟,增加標準的普適性,增強標準對未來的指導意義。他說,工商業是中國經濟的基礎,也是雙碳目標的載體。幫助眾多工商業企業和園區在雙碳節奏和企業發展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是本次制定標準的重要目的,做好標準制定工作,是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一次有意義而扎實的實踐。
胡江介紹,《工業園區碳中和設計指南》將圍繞降低工業園區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從能源系統低碳化、建筑系統綠色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制造清潔化、運營管理數字化、低碳管理體系化6個方面設計指引;《工業園區碳中和評價方法》以提升園區自主減碳貢獻為核心導向,以園區規劃與土地利用、能源利用與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循環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碳中和管理與保障機制為基本準則構建基礎評價體系;以非外部碳抵消占比作為唯一指標構建導向評價體系;以自然年為周期,動態綜合評價碳中和園區星級,引導園區加大自主減碳貢獻。
金風科技不斷挖掘綠色潛力,致力于打造零碳生態圈:成功打造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園區——亦莊智慧園區;攜手林清軒,打造“碳中和”工廠及科研中心;攜手海墾熱作產業集團,打造“零碳”咖啡;助力上海太古里“向綠工坊”成為星巴克全球首家綠色環保實驗店;為斯凱孚、福耀集團等企業提供全方位低碳園區與綠色供應鏈解決方案。
基于豐富的零碳實踐經驗,金風科技將依托可再生能源和數字化技術,踐行“讓零碳更經濟”的理念,為制定出嚴肅、先進以及適應發展節奏和需求的碳中和標準貢獻應有之力。
原標題:看這里,15000+產業園區的碳中和指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