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國家統計局揭曉全國31省2021年經濟成績單,廣東省GDP總量首超12萬億,高居全國第一。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近幾年,廣東省的環保產業市場也迎來快速發展:根據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0年,廣東環保產業營收已經從2018年的全國第四上升到全國第一。根據E20綠谷工作室統計,當前,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投產項目日處理規模超過11.3萬噸。
18市日處理總規模超過11萬噸,深穗莞占據前三甲
自從1988年深圳市市政環衛綜合處理廠拉開國內生活垃圾焚燒的序幕,廣東也開啟了在國內垃圾焚燒領域的領先之路。30多年來,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實現了高速度發展:
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等級評定,包括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處理廠、深圳寶安垃圾發電廠、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南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內的5個項目被評為最高等級AAA級(爐排爐部分),其中寶安、南海以及李坑項目都來自廣東省。截至2018年,在全國29個3A焚燒項目中,廣東一省擁有12個,占據全國的41.4%,是擁有3A級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最多的省份。
近期,作者將廣東省所屬市縣的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廣東省共有61個垃圾焚燒廠(同一項目的不同期統一算一個廠)投入運營,共計每日處理規模超過11.3萬噸。
其中已有垃圾焚燒項目的18個市里,深圳、廣州、東莞分別以17300噸、15538噸和14159噸的日處理規模平名列前三甲。第四名為佛山,日處理規模為10500噸。其中云浮市尚無垃圾焚燒項目,陽江市江城區的項目2021年5月由康恒環境中標,河源市的項目今年1月剛剛由深能環保中標。(具體項目和各市規模排名可參見文末的“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統計表”)
生活垃圾焚燒屬于公共服務,需要政府買單。總的來看,18個市的生活焚燒規模基本與各市的經濟排名相對應。也有一些城市如潮州、梅州、揭陽、汕尾等,當前投運的或者規劃建設的焚燒能力遠超其經濟排位,而一些城市如江門、珠海等,規劃的焚燒能力則遠低于其省內的經濟排位,其中的風險和機會或許值得特別關注。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18個城市中,廣州生活垃圾焚燒市場里的企業只有廣環投一家,深圳和東莞則分別是深能環保和粵豐環保的核心地盤,佛山項目被三家佛山本地企業獲取,揭陽主要由廣東環保集團和廣晟集團負責。
61個焚燒廠被24家企業“分食”,廣東企業超過一半
根據統計,61個垃圾焚燒廠共被24家(本文中的聯合體及合作項目都歸于牽頭或主導單位進行統計和表述)廣東本地企業及外地企業獲取,其中廣東企業14家,分別為:廣環投、深能環保、粵豐環保、瀚藍環境、中山公用、廣東環保集團、廣晟集團、順控發展、佛水環保、東實集團、長青集團、恒建能源環保,以及光大國際和綠色動力。光大環境雖然在香港注冊,但統計中的垃圾焚燒業務主體光大環保總部則是在深圳,綠色動力雖是北京國資控股,前身卻是一家廣東企業,現在綠色動力的注冊地仍然在深圳。所以這兩家也都算做是廣東企業。恒建能源環保雖然注冊地不在廣東,但其控股股東是東莞企業,故也歸于廣東企業。
其他外地企業共有10家,集合了康恒環境、三峰環境、首創環境、中國環境保護、旺能環境、中國天楹6家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同時還有盈峰環境、朗坤環境兩家細分領域優質企業,央企中國能建,以及上海開能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按照企業已投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模統計,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分別是:

前十名之中,除去康恒環境、三峰環境,有9家企業為廣東企業;在東實集團、順控發展和佛水環保3家之外,其余8家企業都是國內垃圾焚燒領域的知名企業,均多次入選“中國固廢領域年度企業”包括“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
粵豐環保是國內較早從事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之一,2014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粵豐環保的垃圾焚燒之路起始于2003年——負責投運橫瀝垃圾發電廠項目一期工程。借助橫瀝的項目經驗,粵豐環保開始開拓廣東省內其他區域市場。迄今為止,在廣東境內,以東莞為根據地,粵豐環保已經進軍中山、茂名、湛江等8市,以日處理20590噸的投運項目總規模成為廣東垃圾焚燒市場的第一名。其中海心沙項目與東莞實業投資集團合作投資。其所有項目具體列表如下:
2015年,粵豐環保收購廣西來賓市項目,開始布局全國。2017年,引入上海實業控股。2018年,收購香港環衛龍頭莊臣公司41%股權,拓展環衛產業鏈。截至2020年,擁有3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布局廣西、貴州、江西、和四川等13個省份28個城市,日處理能力51140噸,其中有18個已經投產,日處理能力23090噸。從2013年起,連續8年入選“中國固廢領域最具社會責任投運企業”or”最具成長性企業”榜單。
粵豐環保從東莞起家,深能環保則主要扎根深圳。深能環保是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固體廢棄物處置專業化公司。1997年,深能環保在深圳成立。20世紀初,深能環保先后投建了南山、鹽田、寶安3座高標準垃圾發電廠,成為行業示范。2008年,深能環保簽署武漢江北西部垃圾發電廠協議,正式邁開全國發展步伐。至今,業務已經拓展至黑龍江、內蒙古、河北、遼寧、廣西、河南、浙江、安徽等全國各地。2020年11月,深能環保收購杭州錦江集團旗下的錦江生態并將其更名為深能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深能環保的業務已擴展到環衛、餐廚垃圾、市政污泥、醫廢危廢、建筑垃圾等相關領域。截至2021年11月,深能環保共已投產的固廢處理項目23個,規模超3萬噸/日;在建項目21個,籌建項目7個,項目處理總規模超7萬噸/日。先后5次入選“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其在廣東的具體項目如下:

廣環投成立于2008年,廣州市所有的垃圾焚燒項目由其一家投建并運營。雖然目前僅排列第三,但因為旗下第三、四、五、六、七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均即將投產,共計規模17500噸,加上現有項目,估計最晚今年底,其在廣東市場的垃圾焚燒規模將達到36800噸/日,成為廣東市場不可撼動的NO.1。

2021年2月,廣環投入主上市公司博世科,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截至2021年,廣環投在全國共建設運營了13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總處理規模37190噸/日,同時將業務從固廢處理拓展到污水處理、土壤修復等領域,并立足廣東,進軍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同年十四五期末,廣環投計劃營收超200億元、利潤超20億元,躋身國內環保環衛產業集團第一梯隊。從2013年起,連續9年入選“中國固廢領域最具社會責任投運企業”。
綠色動力是業內首家“A+H”股上市公司,前身為2000年成立的深圳道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被北京國資控股。截至 2020 年底,綠色動力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運營項目 26個,在建項目 8 個,籌建項目 14 個,運營項目垃圾處理能力達 2.7 萬噸/日。自2010年開始,連續十二年入選“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
光大環境由光大國際2020年更名而來。光大國際是光大集團實業投資的旗艦企業,在香港上市。2003年開始轉型做環保,自主研發的850噸/日及1000噸/日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爐排爐填補國產空白。2013年3月,光大國際在深圳國內設立管理總部光大環保(中國),服務于光大國際投資的所有項目,對運營管理、工程建設、科技研發、設備制造等業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截至2021年上半年,光大國際旗下垃圾發電項目達168個,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達14.5萬噸,總運營規模近11萬噸/日,自2011年至今,連續11年領跑“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
瀚藍環境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南海股份,1999年被南海市供水集團控股,2000年上市,成為國內數量極少的擁有原水制造和水網建設的水務行業上市公司之一。2004年底公司入主污水處理項目,2006年參與南海垃圾焚燒廠項目,“南海模式”引發關注,隨后擴展業務至福建、湖北、貴州、河北、遼寧等7個省市。2014年,以18.5億收購“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創冠環保,躋身垃圾焚燒行業第一陣營。從2014年起連續8年入選“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
東實集團系東莞市屬國有獨資企業,以城市綜合運營、環保產業為兩大主營業務。東實集團投建了麻涌垃圾處理廠(委托給光大環境負責建設和運營),并與粵豐環保合資投建了東莞市海心沙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海心沙項目是廣東省首個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由東實集團、粵豐環保集團旗下公司合資的東莞市新東元環保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粵豐環保占股49%。
康恒環境于2008年創立,最初只是一家焚燒設備系統供應商,引進了日立造船機械爐排爐技術,并進行了本土化創新。2014年,康恒引入中信集團中信產業基金,借助資本的力量成功轉型為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固廢處理服務商,業務涵蓋靜脈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環境修復、生物質發電等領域。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再造一個康恒”。2017年,首次躋身“中國固廢行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至今,已連續5年入榜。2020年,康恒環境引入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城投和浙能電力為主的投資人,再次開啟新發展之路。截至2021年9月,康恒環境在全國擁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超60個,處理規模超9.5萬噸/日,其爐排設備市場占有率超40%,供應全國200余座焚燒廠。
三峰環境前身于1998年成立,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垃圾焚燒企業之一。成功引進德國馬丁的SITY2000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并進行了本土化創新。2004年走出重慶,走向全國市場。曾參與投建中國第一個以BOT方式運作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2020年登陸A股市場。至今,已連續5屆,總共7次入選“中國固廢領域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截至2021年6月,在全國投建及運營垃圾焚燒項目51個,日處理規模55850噸。同時,技術及設備已應用在美國、印度等世界8個國家200多個項目中。目前在廣東垃圾焚燒市場的項目有兩個如下:
第十名是佛水環保和順控發展并列。
佛水環保前身是佛山市水廠,始建于1964年,是佛山水業控股下的中外合資企業,以佛山市自來水供應、污水污泥處理、水務工程和生活垃圾處理為主業,正在推進佛山生活垃圾資源化提質改造項目。規劃建設總規模4500噸/日,總投資約27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第一階段建設規模3000噸/日。
順控發展前身為2010年底成立的廣東順德控股集團。2015年,集團以順德區供水有限公司為基礎,更名改制成立廣東順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1月,順控發展子公司順控環投取得“順德區生活垃圾焚燒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處理服務項目”30年特許經營權。2018年9月,順控環投項目試運營,后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收入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2021年3月8日在深交所A股上市。
而廣東省政府旗下的廣東環保集團、廣晟集團,相比較上述而言,則所獲甚少:
廣東環保集團,2021年由廣東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是廣東省政府重點打造的的環保平臺,由廣東省政府和廣東省財政廳分別持股90%和10%。旗下擁有廣業環保、廣業投資、廣業建設、廣東環保研究總院等諸多子公司。在廣東垃圾焚燒市場上,廣東環保集團的業績包括揭陽市揭西縣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和普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共三期),共計日處理規模為3800噸。
廣晟集團由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改名而來。2015年,廣晟集團與德國固廢產業頭部企業歐綠保集團合資成立歐晟綠色燃料(香港)有限公司。2017年1月,廣晟集團成為東江環保的第一大股東與控股股東。廣晟集團的環境業務也主要由東江環保和歐晟綠色組成。廣東市場的垃圾焚燒項目只有揭陽市綠源垃圾綜合處理與資源利用廠一個。揭陽綠源項目先是由歐晟綠色與揭陽本地企業創益環保合作取得。2018年,東江環保收購歐晟綠色37.10%股權,加入揭陽綠源項目,進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領域。
其他的3家廣東企業里,中山公用是中山市政府旗下的公用事業集團,旗下一級全資子公司11家,參股、控股企業13家,包括有廣發證券、中海廣東等。2000年買殼上市;2008年完成資產重組,注入中山市優質的供排水資產。目前承擔著中山市80%的供水任務和三分之一多的污水業務;2014年引入上海復星集團;2015年收購廣東天乙集團旗下中山市天乙能源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固廢處理領域。天乙集團創建于中山市東鳳鎮,1997年,由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而成主營燃料油等相關業務。2005年,獲取中山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垃圾滲濾液處理廠BOT特許經營權;2018年,中山公用整合股東方資源,收購廣東名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將環衛服務業務納入發展戰略版圖。
長青集團1985年成立,起家于家用燃氣用具、燒烤用具、取暖設備及燃氣閥門等業務。2004年,長青集團獲得中山市中心組團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及特許經營權,進軍環保新能源產業。后來重點進入生物質熱電聯產、燃煤熱電領域,是我國民營生物質及燃煤熱電聯產頭部企業。2011年9月20日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2020年營收約30.22億元,環保產業營收約23億。
恒建能源環保成立于2005,從事電力投資、新能源開發、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實業投資。東莞市雍和資本投資集團是其控股股東,占股65%。
在上述廣東企業之外,其他外地企業,也幾乎都赫赫有名,上海開能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上海開能”)似乎有些例外。但實際上,這家企業當年也并不簡單。據其顯示,上海開能創建于1992年,原歸口機械工業部。企業自研發電技術曾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1994年8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原機械部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福生曾擔任公司名譽董事長。
49350噸/日項目在建、待建,廣環投、深能環保領跑
據作者統計,目前及未來幾年,廣東還有不低于49350噸/日規模的項目在建、待建。這些項目一部分是早有規劃,有的已經開建,或即將投產。如廣環投旗下的第三、四、五、六、七環保熱電廠的二期項目曾一起舉行過點火儀式,至今幾乎都已經并網成功。還有一部分屬于新立項的項目,正在前期籌備和招標過程中。項目列表具體如下:
在在建、待建49350噸/日的項目中,廣環投以17500噸/日遙遙領先,深能環保以8900噸/日位列第二,康恒環境和廣東環保集團分別各有4200噸和3500噸項目待建、在建,其余如光大環境、綠色動力、粵豐環保等都在每日1000噸以上。
如果在建、待建以及目前的投運項目一起,按總規模排名,廣環投以無可阻擋的優勢奪得第一。在垃圾焚燒新增逐漸到頂、市場競爭或更加激烈的情況下,這種以一市一家的形式奪得生活垃圾焚燒市場冠軍省冠軍的現象或許將不復有后來者。
按目前總規模,康恒環境則以每日7900噸的規模前進到第5位,廣東環保集團也獲得上位,從已投運規模第13位躍升至第7位。做為廣東省政府全省環保業務的抓手,未來廣東環保集團如能拿下當前列表中正在招標的4個新項目,廣東環保集團如能拿下這幾個項目,其總規模將過萬噸,排名直沖第四。不過按照之前作者省級平臺專題文章里的描述,省內企業、全國市場化頭部企業以及各市的地方國有企業,或都是其不可忽視的對手。

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或許因為市場飽和,或者經濟支撐不夠等原因,在21個已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運和規劃的城市里,東莞、中山和汕尾三市待建項目為零,也即在未來3到5年里,這幾個地方將不再有新增的垃圾焚燒項目。
最后根據上述統計,簡單做一些總結如下:
1、市場發展至今,先發優勢和前期的行業積累至關重要,這也為先發企業建立起很高的護城墻,即使為廣東省政府直屬企業如廣東環保集團、廣晟集團等,因為進入市場較晚,業績并不亮眼。畢竟有省政府的背書加持,未來,這些企業是否會有更多的機會,仍需要觀察。
2、因為垃圾焚燒發電本身的公用事業屬性,各地政府更傾向于委托本地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來進行合作。這也是本地企業在統計表里占據大多數的主要原因。這種本地化傾向即使對于廣東環保集團這樣的省屬平臺,以及中國環境保護、中國能建等這樣的央企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但隨著市場化逐步加深,以康恒環境、旺能環境、朗坤環境,以及首創環境等為代表的外地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加入,正逐步打破這種本地化結構。
3、從目前的結果來看,24家企業里,國有企業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只有粵豐環保、中國天楹、盈峰環境、朗坤環境、旺能環境、長青集團等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入局,而且中國天楹和盈峰環境等都是以并購的方式進入市場。在可見的未來,這種以國資為主的市場格局,估計難以改變。而在市場格局相對固化的背景下,或許破局的機會更多還是需要依靠并購的方式。
4、市場發展20年,當前的格局形成有很多歷史的發展的因素,也在動態地變化之中。在當地政府的滋養之下,一些當地企業實現了成功的全國性拓展,也將在競爭中展現更多的優勢。未來,廣東市場甚至全國市場,將更多是行業頭部企業特別是此類全國化的地方國有企業與當地國資企業之間的競爭。(注:原文有刪改)
【附】廣東省垃圾焚燒項目統計表

原標題:群雄爭霸!廣東生活垃圾焚燒市場競爭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