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與中國環境報社共同主辦的新聞媒體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由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同編制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
這是自2017年以來連續發布的第5份報告。
報告數據來源于生態環境部委托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開展的2020年度全國環保產業重點企業調查及全國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涉及近16000家環保企業樣本。2020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生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保持增長,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及就業的貢獻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測算,2020年全國生態環保產業(環境治理)營業收入約1.95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其中環境服務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7%。統計范圍內水、氣、固廢、監測、噪聲領域環保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4%、2.3%、10.0%、6.9%、9.1%,土壤修復領域環保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8%。
2020年全國環境治理營業收入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為1.9%,較2011年增長1.14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4.5%,較2011年增長3.35個百分點。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約32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總數的0.43%,比2011年提升0.31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環境治理營業收入規模約達2.2萬億元。“十四五”期間將保持10%左右的復合增速,2025年,環境治理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萬億元。
圖1 環境治理貢獻率及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圖2 環境治理就業人口及占全國就業人口比重
二、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增速回落明顯,盈利能力小幅下降。
“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治理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0%,其中,2016-2018年同比增速相對穩定,約為18.0%。2019年以來,受去杠桿緊縮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營收增幅同比連續下滑,2020年首次下滑至個位數(10%以下)。2020年環保企業的盈利能力小幅下降,資產營運能力基本保持穩定,企業財務風險總體處于合理區間,回款問題仍較突出。
圖3 2016—2020年環境治理營業收入狀況
三、我國環保企業仍以小微型企業為主,產業集中度低,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
2020年列入統計的企業中,小微型企業占比為72.9%,大、中型企業占比分別為3.1%、24.0%。其中,大型企業貢獻了超過行業80%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大、中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均保持增長,小微型企業則雙雙出現下滑,且呈現企業規模越小,降幅越大的特點。反映出當前我國環保企業仍以小、微型企業為主,產業集中度較低;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型企業受新冠疫情和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
圖4 2020年列入統計的不同規模企業數量占比
四、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0年環保企業平均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6.8%,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2%,高于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1.41%)。其中,環境監測領域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高,達6.7%。研發人員數量占從業人數的比重為17.1%,同比增長0.6%。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從2019年的4.5件增長到4.8件。
圖5 2020年列入統計的各領域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
我國環保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電除塵、袋式除塵、脫硫脫硝等煙氣治理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鎮污水和常規工業廢水處理,已形成多種成熟穩定的成套工藝技術和裝備;污水深度處理、VOCs治理、固廢處理和資源化以及土壤修復領域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在自動化、成套化、智能化、立體化和支撐精準監管方面進步顯著。
五、華東地區產業集聚度高,華北、華中、華南地區產業效益優勢明顯。
統計范圍內有約45%的企業集聚于華東地區,該地區貢獻了全國38%的環保營收,吸納了37%的從業人員。其次為華南地區,以14%的企業數量占比貢獻了18%的環保營收,吸納了19%的從業人員。華北、華中、華南地區人均營業收入均高于全國平均值(105.2萬元/人)。華東、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數據顯示,廣東、北京、湖北、浙江、江蘇、山東6 省(市)企業營收總額均超過 1000 億元,6 省(市)環保企業營收總額,占全國的占比超過了 2/3。長江經濟帶 11 省(市)以 36.7%的企業數量占比貢獻了近一半的產業營收。
圖6 2020年列入統計的不同區域企業主要指標占比
六、四大問題突出,制約生態環保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一是環保項目自身造血能力差,過度依賴政府投入,環境治理需求向產業市場轉化難;二是價費機制不完善,投資回報機制不健全,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參與難;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在垃圾滲濾液處理、高鹽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以及部分關鍵設備、功能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儀器等方面存在短板,亟待解決和突破;四是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規范性有待加強。
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生態環保產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四五”時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將帶動生態環保產業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深度,面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實現全面升級。一是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撐保障能力;二是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大力發展提供環境問題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智慧化、數字化服務等,推動以EOD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三是與清潔能源產業、清潔生產產業和節能節水等綠色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報告》同期發布了環境治理營業收入50億元以上、10億—50元、5億—10億元、1億—5億元企業名單。
原標題:《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