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云透露“全國近30個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燒爐已裝上阿里云工業大腦”的消息引起了業界關注。“AI+垃圾焚燒”,帶來了什么?
是存量市場的新業務?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個論調,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規模趨于飽和,目前中長期規劃的垃圾焚燒設施也不再“暴漲”,垃圾產出規模與處理規模逐漸持平,甚至部分地區還根據增勢提前預留了空間。這也就讓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增速放緩成為不爭的事實,引發了一片“未來”擔憂。
對此,環保在線也曾探討過,比照發達國家垃圾焚燒產業發展的歷程,“大建設時代”難免會過去,但并不必引起過度擔憂。目前市場對于現狀的突圍行動可分為4個方向:
①快速適應“運營為王”的時代,竭力收攏更多的基建項目;
②堅定下沉,以一二線城市業務為根基,向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尤其是補短板要求迫切的地區展開新一輪較量;
③跳出垃圾焚燒業務,向臨近板塊擴張,尋求增量空間,如再生資源和環衛市場就是比較搶手的“香餑餑”;
④充分依靠技術優勢,為更高標準下的垃圾焚燒項目建設提供更新迭代方案,搶占“附加”業務份額。
那么這與“AI+垃圾焚燒”有什么關系呢?業界普遍認為,一旦“AI+垃圾焚燒”成為常態,必定會催化各大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升級改造需求。
尤其是當下,靜脈產業園項目建設炙手可熱,投資大不說,涉及范圍還廣,幾乎將垃圾焚燒、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大件垃圾處理等固廢處置業務一網打盡,真正締造了一個全固體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置“大廠”。
順應智慧環保東風而至,AI人工智能于垃圾焚燒廠和靜脈產業園的應用確實有望成為存量市場新業務開拓的引玉磚。
是增量市場的風向標?
當然,新增市場就更不用說了。據阿里云介紹,AICS智能控制系統可預測出垃圾焚燒爐內十多個變量的變化趨勢,并自動把控制指令下發到設備,實現了焚燒爐的自動運行,一方面提升了發電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煙氣排放超標的風險。據其數據顯示,這100座垃圾焚燒爐全年可多發3.6億度綠電。
前線操作人員也反饋稱,AI大腦的加入讓工作量驟減90%以上,故障報警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保證運營穩定性。另外,合作企業也算了一筆經濟賬——每噸垃圾大概可以多發10~30度電,機器壽命顯著提高,人工成本得到降低,經濟又劃算。
高度自動化、高度智能化、高度數據化,“三高”在手,很難不吸引更多的垃圾焚燒廠加入,進而讓“AI+垃圾焚燒”成為“標配”的存在。這,也就會成為新建項目的“風向標”。更何況,我國剛發布了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智慧環保的賽道真是不抓也得抓了。
另外還值得一說的是,仍記得阿里云與瀚藍環境官宣的“首個管理垃圾焚燒爐的AI投入使用”是在2019年7月,兩年多已經上了“100”,并且計劃1年左右再加“200”,這個發展速度,就問全國大約1300多個垃圾焚燒爐,都完成智能升級需要多久呢?
而實際上,目前浙能錦江環境、中節能、瀚藍環境、三峰環境等均與“阿里云工業大腦AICS”有了交集。“未來垃圾發電廠會更關注與AI等技術結合,進一步降低二次污染”,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如是認為。
擴展閱讀:
垃圾焚燒爐的“AI大腦”,充分集成控制、建模、優化、仿真等能力,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能夠根據進料速度、爐內溫度、風流量、風室風壓、爐排運行周期等數據進行預測和估算,攝像頭具備圖像識別能力,反饋給自動控制系統進行分析和解讀。
同時,“AI大腦”還會對燃燒過程中的關鍵變量做人工智能預測,自動下發指令。當然,“AI大腦”到底有多大用,基本還是要取決于核心算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