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取暖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為保障群眾溫暖過冬、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我國金融領域亟需探索科學合理的清潔取暖投融資擔保模式。作為中國擔保業的旗艦企業,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投保”)的綠色金融主要業務領域涉及清潔能源利用、節能減排、廢棄物能源化、綠色交通等。現總結分析相關綠色金融業務案例、清潔取暖遇到的金融問題,希望為我國下一步清潔取暖商業化發展提供借鑒。
一綠色金融業務實踐案例
中投保承擔的世界銀行節能項目二期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融資擔保計劃、亞行貸款“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投保投融資促進項目”等是我國綠色金融業務實踐的優秀案例,可為后續開展相關工作提供經驗參考。
1. 世界銀行節能項目二期ESCo融資擔保計劃
世界銀行節能項目二期ESCo融資擔保計劃的子項目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融資計劃是通過贈款建立2200萬美元的擔保基金開展實施。該計劃旨在在中國范圍內進一步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的經營模式,培育EMCo市場,擴大能效項目投資,最終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EMCo產業。在項目實施期間(2003-2009年),總投資達9.1億人民幣,涉及42個EMCo企業,完成148個項目,節約標準煤58.9萬噸/年,減排量達37.7萬噸碳/年。
2. 亞行貸款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投保投融資促進項目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投保投融資促進項目是中投保利用亞洲開發銀行(亞行)主權貸款,通過金融機構轉貸(FIL)形式,綜合利用多種金融工具,重點使用增信和投資的手段對資金進行專項運營和管理,建立綠色金融平臺,以促進京津冀及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項目融資。該項目重點支持了以下領域:
1)促進清潔能源使用:涉及風能、光能、煤改電等投資項目;
2)加強廢物能源化利用:涉及生物質發電、余熱余能利用等投資項目;
3)推進節能減排項目:涉及集中供熱、脫硫脫硝等投資項目;
4)發展綠色交通:涉及充電樁、加氣站、電動車等投資項目;
5)扶持中小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
已累計支持子項目515個,涉及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每年煤炭用量減少約130萬噸,汽油使用量減少約31萬噸,同時還將減少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氫氟碳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二清潔取暖領域商業化模式探討
清潔取暖金融業務投資規模大,融資需求大,投資回收期長,現階段一定程度上仍依賴政府補貼。在財政補貼煤改電、煤改氣、可再生能源供熱、建筑節能改造等項目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1)部分地區補貼和獎勵政策落實困難,影響各方參與項目積極性;
2)補貼形式單一,企業運維意愿差;
3)部分地區財力有限,可持續性差。
因此,需根據清潔取暖業務特點,發展靈活、豐富的金融手段,探索清潔取暖領域商業化模式。
目前,中投保已在全國各地以投資擔保等形式支持開展了多個清潔取暖項目。支持山東嘉祥開展清潔供暖煤改氣工作,每年可減少散煤消耗約5.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4.7萬噸。支持山東壽光地方政府發行綠色債券,建設壽光市高溫水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工程,促進了城市工業余熱回收再利用和熱源的合理調度,推動落后低效燃煤鍋爐和發電機組的淘汰,成為清潔暖民工程示范。支持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等地建設3000余座屋頂光伏發電站,家庭用戶(主要是農戶)作為終端用戶,依托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現資金流管控電站建設業務與融資業務全在線化運營,為農民提供經濟合理的電氣化暖熱改造財力支撐。
在后續工作中,可考慮加強以下三方面工作,豐富清潔發展投融資商業化模式:
1)加強公眾意識教育,參與主體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2)政府政策堅定正確引導,補貼適應適當;
3)調動金融社會責任感,特別需要能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擔當有遠見的金融主體。
原標題:專家觀點 | 段秀梅:清潔取暖投融資商業化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