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規劃》目標:
依據“十四五”期間各地區危險廢物產生及在建、擬建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情況,到2025年,原則上全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控制在205萬噸/年以內,其中中部地區105萬噸/年,西部地區55萬噸/年,東部地區45萬噸/年,通過規劃實施,全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與實際需求基本匹配,推動區域能力布局趨于合理。
全區醫療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補齊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短板,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各旗縣人民政府要明確1座協同應急處置設施。
健全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試點單位在自治區內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率力爭達到50%左右。
強化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和風險防范,促進全區危險廢物的監管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顯著提升。
《規劃》主要任務:
合理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按照中部、西部、東部地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布局,到2025年,各地區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滿足就近處置需求。原則上限制新、擴建危險廢物焚燒、填埋、水泥窯協同等集中處置設施。興安盟可以建設集中處置設施,作為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補充。響應國家在自治區建設特殊類別危險廢物處置基地。
建立省域間協同合作機制。深化華北五省區市以“白名單”方式對廢鉛蓄電池跨省轉移審批實行簡化許可。東部地區與“黑吉遼”以廢鉛蓄電池、西部地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以煤焦油建立“白名單”。鼓勵開展等離子爐熔融飛灰技術等示范性研究,拓寬焚燒飛灰處置途徑。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跨區域處理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共享處置利用能力。
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轉運能力建設,完善醫療廢物全覆蓋收集體系。鼓勵現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進行擴能提質改造,推廣應用醫療廢物處置新技術、新設備。全區實現各旗縣區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全覆蓋,醫療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到2022年,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政府給予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設備資金支持。
開展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建立收集網點分散收集和集中轉運點集中轉運的收集模式,到2022年底,納入試點的單位在全區范圍內的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率力爭達到50%左右。建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運輸車輛備案制度,完善“點對點”的常備通行路線,實現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運輸車輛規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為重點,推進生活垃圾中含汞、鎘、鉛、鎳等廢電池、廢藥品、廢含汞熒光燈等有害垃圾的規范管理試點,推動建立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體系。
完善危險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將涉危險廢物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納入各級政府應急響應體系。加強專家隊伍建設,提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完善環境應急處置預案,保障危險廢物應急處置。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加強事中事后環境監管,歸集共享各類相關數據,及時發現和防范苗頭性風險。加強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防控,深入開展化工園區涉危險廢物單位的隱患排查,督促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一園一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要求,強化涉危險廢物企業自查自糾,確保危險廢物貯存、運輸、處置規范安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