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上有云、地上有網”的構想,
到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成為環衛企業的日常運營管理模式,再到
智慧環衛融入智慧城市,成為固廢全流程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公眾和企業的交互方式,環衛行業步入智慧化時代。
當前,在“雙碳”目標統籌下,固廢行業整體面臨新形勢,環衛作為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發展邏輯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在此背景之下,環境商會組織召開環衛產業研討會,特邀清華大學教授劉建國,盈峰環境、首創環保、深能發展、僑銀股份、福龍馬集團、北控城市服務、中環潔、中路聯等環衛企業相關負責人以及和君咨詢代表齊聚北京,研討雙碳背景下環衛行業信息化智慧轉型等相關話題。會議由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主持。
固廢行業整體面臨新形勢
會議現場,劉建國教授作《新形勢下固體廢物全流程智慧管控技術需求分析》主旨發言。
劉建國表示,目前固廢行業整體面臨全新形勢,一方面,分類、無廢、限塑、雙碳將形成“組合拳”。他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央層面的逐漸重視,各類固廢相關政策法規已經逐步搭建起固廢行業頂層設計,固廢治理從過去九龍治水,條塊分割走向系統推動和全流程管控。特別是固廢法的頒布,首次確立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這也是執法檢查重點,二是確立污染擔責原則,即產生者負責,污染者付費,圍繞這兩重大原則,未來相關工作將會得到大力推動。
另一方面,在“雙碳”當下,固廢行業企業的更高追求是可以為減污降碳做出較大貢獻。一是傳統模式低碳化,即甲烷利用挖掘減污降碳存量潛力,二是現狀模式零碳化,即能源替代發揮減污降碳補償優勢,三是未來模式負碳化,資源循環形成減污降碳融匯合力。
劉建國強調,固廢工作已經開始推動量變到質變。末端設施量的擴張潛力有限,垃圾治理的重心要前移,源頭避免與減量、資源回收、能源回收成為更高的目標。新形勢提出新要求,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身處其中的企業發展邏輯也必須往這一方向上去走。
固廢全流程智慧管控技術需求
劉建國認為,新形勢下智慧管控技術將可能迎來六大需求場景。
一是摸清各類固廢底數,提升行業技術與管理水平。統計數據的準確可靠性,與管理水平和處理水平成正比,目前,我國除城市生活垃圾數據較為清晰之外,危廢數據隨司法力度加大出現爆發式增長,農業固廢、工業固廢,以及固體廢物歷史堆存量等數據有待進一步摸清。
二是跟蹤監測大宗固廢動態,在清廢行動、尾礦庫、大宗工業固廢堆場、危險廢物滲坑等場景,立體監測、智能感知、精準識別、快速響應,消除區域生態環境隱患。
三是構建智慧監管平臺,推動高質量可持續垃圾分類。以深圳市鹽田區生活垃圾分類綜合管理平臺為例,該項目可實現“四個全覆蓋”:前端分類投放、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全程智能監管,功能上實現一圖概覽、智慧溯源、 AI預警和數據賦能,同時服務于志愿服務、宣傳教育、社會監督、居民互動等。
四是應用信息化手段,倒逼傳統的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向規范化、智能化、一體化轉變,構建再生資源逆向物流回收體系,從而推動綠色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五是物聯網大數據精準核算,支撐減污降碳本增效。基于物聯網的實時數據采集,實現固廢從排放、收集、運輸、處置、利用全過程精細化管控。
六是監測控制全覆蓋,在跨介質污染控制、跨學科交叉創新、跨行業生態鏈接、跨區域統籌優化等方面實現固廢跨介質污染綜合治理。
數字資產價值挖掘
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用智慧的方法和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提高交互和管理效率。新形勢下,智慧化手段在環衛行業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但在環衛企業的實踐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尷尬局面亟待破題。
互動交流環節,針對企業提出的當前在數字化進程中的共性問題進行了集中探討。其中,數字資產價值挖掘是大家普遍的關心。
“數據確實很重要,目前也積累了大量數據,有些數據甚至達到百萬、千萬級別,雖然聽起來量很大內容很豐富,但目前對數據的處理還相對粗糙,什么樣的數據都有,實實在在能夠產生經濟效應的數據確實不多,或者說還沒有挖掘到”,一些企業負責人坦言。
對此,僑銀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步榮表示,信息化是僑銀股份的重要戰略,未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也必然需要實現信息化、智慧化和智能化。建議商會牽頭推動建立智慧環衛的數據標準,讓數據成為生產資料,利用數據分析能力,洞察數據背后的價值,為環衛作業、規劃、管理提供更有力支持,催化環衛產能的提升。
北控城市環境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智慧環衛經理周以暉認為,智慧環衛可以實現路線優化、減少空置率、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特別是農村垃圾收運方面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希望接下來,信息化、智慧化能真正成為企業日常運營管理手段,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管理支撐,形成可執行、可復制的推廣模式。
中路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洪毅表示,智慧環衛平臺投入大,如果無法實現高效運營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價值,其存在就會比較雞肋。對于一些中小環衛企業而言,通過智慧環衛平臺實現管理升級后,確實可以實現毛利大幅提升。一個好的智慧環衛平臺要以人為出發點,將對人的依賴降到最低,真正從業務層面指導環衛運營業務,這是比較重要的。
首創環保集團環衛產業部資深經理劉揚提出,自環衛2014年的大面積市場化以來,在政府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一直將智慧環衛作為標配,行業要以怎樣的能力來匹配快速發展的信息化需求是需要思考的,目前來看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為產業鏈上下游的一環,不同細分領域所需的數據以及利用數據所要作出的判斷是不同的,因此,建議龍頭企業可以形成合力,進行信息化整合,共同面對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推動行業良性市場的形成。
劉建國強調,真正的數據要流通起來,實現互聯互通才有價值。
融入城市智慧發展
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戰略管理中心總監黃小木表示,物業企業的進場其實也拓寬了環衛企業的服務邊界,環衛企業現在都在向公共服務轉型。未來,環衛企業的數字化方向有兩個,一是如何滿足政府智慧城市平臺建設的需求,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只是現在各個城市的智慧平臺建設沒有標準化,企業如何提供更有效的數字化服務是未來實踐的方向,二是環衛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物業公司在和人打交道上具有先天優勢,未來要想打通數字化的毛細血管,還需要在人的層面做工作。
研討會當天,福建龍馬環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更名為“福龍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啟新征程。談到環衛企業發展,福龍馬產品總監蔡雷表示,智慧環衛首先定義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而在一體化管理體制下,智慧環衛也成為政府城市智慧管理的其中一個分支,兩者所處的角度不同,智慧環衛的發展方向也會有差異,這是未來需要考慮的。同時企業在數智化布局時還需要統籌考慮成本投入周期和政策周期的問題,避免政策波動帶來的風險。
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張軒瑜給出未來環衛數據化建議,一是建議國家層面打造數字化基礎平臺——一套環衛物聯網系統,國家層面把物聯網的基礎平臺互聯互通,全國環衛運營企業可以通過國家相關的標準聚焦于企業做上層的應用場景和業務,制造型企業專注于做研發生產。二是在兩網融合體系下,建議由政府主導,以再生資源產業園為中心,將可回收可利用進行產業化運作,構建再生資源物流。
產業鏈布局邏輯
馬輝秘書長表示,環衛行業過去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較為零散的產業,近幾年實現爆發式增長,而且吸引來眾多物業公司等搶灘,有其內在邏輯。環衛在固廢處理產業鏈中處在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在數智化時代,其作為產業和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可以鏈接很多東西,行業必然大有可為。
會上,針對環衛企業布局的探索,在場嘉賓也提出了一些方向。
2020年底,錦江生態正式更名為深能環保發展集團,城鄉環衛一體化產業鏈的融合,使深能發展實現了從前端垃圾分類收集、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到末端固體廢棄物處置的全流程規劃設計、投資運營的綜合服務。會上,深能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山表示,垃圾分類作為環衛企業的重要布局業務領域之一,一直以來頗受關注。
劉建國表示,垃圾治理的重心要前移,源頭避免與減量、資源回收、能源回收成為更高的目標。垃圾分類是量變走向質變的標志。源頭減量、垃圾分類沒有多元參與就做不下去;回收利用則涉及更多的部門,鏈條也更長,還要考慮如何讓市場接受;能源化要考慮提高能效。國家已經有意識地去構建這樣的系統,社會合力也不斷加強。
馬輝在總結中指出,研討會就環衛行業發展的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對環衛未來發展趨向進行了預判,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肯定是方向之一。希望在商會、行業專家以及龍頭企業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推動行業共性問題的解決。
原標題:專家龍頭企業聚首:關于環衛行業未來,我們提出五大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