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生意有多賺錢?有數據顯示,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積分獲利高達15.8億美元,遠超其全年7.21億美元的凈利潤。2010年起,特斯拉向菲亞特克萊斯勒、通用、福特、大眾等傳統車企出售碳排放積分,累計獲利超40億美元。
所謂的碳積分,即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購買碳積分抵消碳排放,從而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在歐盟“最嚴碳排放法規”下,今年1月1日起,歐盟成員國境內新銷售的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進一步加嚴,如果不達標,每輛車平均每超標1克將罰款95歐元(約合人民幣740元)。
因此,對于超標排放的車企來說,購買低排放車企的碳積分可以幫助避開巨額罰款。特斯拉正是通過建立“排放池”,來吸引這些車企加入。
不過,碳排放交易并不局限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也在制定碳中和計劃表。我國也在積極探索碳交易市場實踐,爭取如期實現2060碳中和的目標。
生態環境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6月,試點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陸續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工作后,截至2021年6月,已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
2021年7月16日,我國首個碳排放交易市場開市,開盤價為48元/噸,共有2225家控排企業需完成履約周期。生態環境部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全國碳交易首個履約周期將至,重點排放企業的交易意愿增強,屆時碳市場成交量還將有所上升。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表示,碳市場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碳減排提供相應的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并且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關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同時,為了保障市場平穩有序運行,10月2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質量監督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門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新能源已經成為各國大力支持的行業,且隨著碳交易市場不斷擴大,蔚來、小鵬等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長點,即售賣碳積分給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企業,以獲取收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