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訊,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強國有我
編者突發奇想,不知道我大環保產業能不能也“潮”一把,來個“串串燒”。
好的,這里是【今日小作文】,2021年度即將結束,想想還有點不舍,謹以此文記錄環保產業的“十四五”開年吧。
一、
對于環保人來說,視環保為YYDS就像吃飯睡覺那么自然。可能不少人也知道,前些日子上了熱搜的#31省份平均工資#話題,源于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統計年鑒-2021》。
就行業論,非私營單位數據顯示,環保雖沒墊底,也沒進倒數前三,但也擦著邊——倒數第四。私營單位數據則更不如意,這下真擠進倒數前三了——剛好倒數第三位,而且平均工資為43287元,與排名第一的信息技術領域相差了一倍不止。
其實,我們平時很少去談環保行業的情懷啊,理想啊什么的,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前兩日,環保圈才登了一篇《一線環衛人手記》,讓人大有感觸。每個月800塊起早貪黑,你還沒醒,人家工作都做一半兒了,那大家都圖什么呢?
這兩日沒怎么見到,7月、8月、10月的時候,生態環境部跟之前一樣,陸陸續續公開了一批【一圖一故事】,講述環保督察組的各種現場。你說你見過凌晨3點的都市,督察組又何嘗不是深夜備戰,翻墻爬天井,腳程萬里,38度進車間,零點打突擊......大多數人聽到“環保督察”這四個字大概都在腦子里打出了一行“又有企業要遭殃”,其實你別說,這真算得上是臟活、苦活、累活了,沒點信仰還真干不了。
沒有一個適合的生存環境,還談什么生活。生態環境保護,YYDS,我覺得沒啥毛病。
二、
縱觀2021年,環保在線追蹤市場和行業動態已經馬上進入第15個年頭了。我們看到過2006年的“蠻荒”,見證了2年后“環境保護部”的升格,也在陪伴的12年后喜迎“生態環境部”的新生。
同樣的,PPP項目大潮的環境時代,國進民退的雙刃變革,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環保在線始終致力于打造前沿環保行業資訊平臺,讓更多人更懂環保。
對于非環保人士來說,“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也算是留下了環保的印記,也不枉費我們對環保做刷屏式的宣傳。
三、
下面我要說的是“元宇宙”,嗯?你們肯定在問,你這怕不是要蹭熱度啊。哦豁,這話我不同意,元宇宙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打著“all in”的主意,可沒有什么蹭不蹭熱度之說。
有沒有人好奇過什么是“元宇宙(Metaverse)”呢?這個概念似乎是一夜之間成為了爆款,連帶著但凡是個網絡公司,都受到了熱切關注。不過,元宇宙說起來還是個“寶寶”呢,甚至連個確切的定義都還沒有,被認為仍處于一個“比拼想象力”的階段。
用通俗的大白話說,所謂的元宇宙設想就是為人類開創一個虛擬世界,支持所有現實生活中一切行為的“另一個宇宙”。如果你看過《黑客帝國》,你大概就能直觀地明白大佬們設想中的“元宇宙”究竟是個啥樣了。
接下來,我就要用環保做例子了。比如自2020年起環保在線主辦的環保行業線上展——視環會,以直播的形式讓采購商和展商不見面就能“網約”。那么在元宇宙技術下,未來在線展會可以做到什么樣呢?
不出家門,連接網絡就能進入虛擬世界的展館現場,可以如線下展會一樣,穿梭于各個展館之間,看到真正的展臺和展品(包括看、聽、摸,觸感都很真實),與商家面對面交流(不是隔著電腦或者手機屏幕那種),進入一個又一個會議室(也許還會有真實的門需要推開或者刷卡驗證),參加主題會議。
再比如,環保設施對公眾開放,也能通過上述這種場景進入來參觀,無需實地到訪。也許有不少人還記得,之前疫情期間,有一些對公眾開放的環保教育基地上線了三維VR觀景模式,已經有了一些“元宇宙”設想的雛形。
如今,5G、大數據、AI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與環保產業的接駁越來越深入,智慧環保發展依靠精準智能的環境監測體系、大數據庫和分析平臺,也促成了不少創新產品的誕生,如浙江創新的“環保碼、工業碳效碼、能源碳效碼”。
今年以來,“5G+水務”的消息滿天飛,連帶著互聯網大廠,包括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接連刷起了存在感。如,華為今年以來已經與深圳市水務局簽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與新興鑄管聯合開發智慧水務管網系統等。
很明顯,一旦,元宇宙設想實現了,環保元宇宙會缺版圖嗎?
四、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說說“雙減”了。網路流行語的“雙減”來源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我們環保也有“雙減”——“減碳”+“減負”。
減碳這個概念不用說,#碳中和#話題火了一整年可不是白占的位置,年末更是迎來了中美氣候行動宣言,“減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性一升再升,利好不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以及CCUS(碳捕集和利用)技術發展都被置頂了一遍又一遍。
今年又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的首年,截至11月10日,全國碳市場運行了77個交易日后,累計成交額已經突破10億大關。2200多家重點排放單位迎來了首個履約周期大考,減碳效益即將揭曉。
另,今年已經完成了兩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即第二輪第三批和第二輪第四批,以及正在進行中的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都將嚴查“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擺在了突出位置,減碳高壓態勢全年不改,可見一斑。
第二個“減負”,2021年以來相較以往還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今年,生態環境部聯合科技部發布了《百城千縣萬名專家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計劃》,甚至提出了“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模式。
計劃明確,向100個左右城市派駐專家團隊開展跟蹤研究,為地方政府提供100份以上綜合解決方案;深入全國1000個左右區縣,為地方和企業提供1000次以上技術服務;調動全國10000名以上專家參與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舉辦200場以上技術培訓與成果推介活動,推廣500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啟動一批科研項目,研發突破一批關鍵技術。
針對的難點、痛點和熱點問題包括PM2.5與O3協同防控、綠色低碳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一河一策”&“一口一策”技術方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減排路徑、危廢風險管控、農村環境整治等各類項目,確立了“一市一策”駐點跟蹤、“一事一議”科技咨詢、“一難一攻”科技集中攻關、““一鎮一員”科技特派員”、“‘一題一訓’科技培訓與成果推介”等多個幫扶模式。
回顧環保產業的發展歷史,“十三五”結束,“碳中和”目標提出,我們似乎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覺醒年代”;在這一年中,我們繼續見證環保產業的萬億市場吸引一批“跨界者”前赴后繼,沒錯,就是這“絕絕子”的市場,讓越來越多的資本“破防”;當然,如果認為環保風口正盛,想直接“躺平”,那可不會盡如人意;我們也不去說那些“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的話,就事論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聰明的耕耘才能事半功倍。
當青年學子莊嚴宣誓“強國有我”,我們熱血澎湃;當環保人鄭重承諾“青山有我”,亦彰顯著屬于華夏環保人的志氣與豪情!歲月如歌,愿每一個環保人都能無悔青春。
想要看【覺醒年代;破防;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強國有我】的環保故事,就趕快給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