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鐵成
天津水務集團基本情況和天津水資源現狀
天津水務集團于2016年正式成立,主要由原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相關原水單位整合重組而成。天津水務集團的供水業務涵蓋天津主城區以及濱海新區、靜海等12個區,供水量占天津市總供水量的77%左右。天津水務集團擁有自來水廠8座,產能為247萬/日,供水面積達3581平方千米,供水管網長度為1.54萬千米,供水人口達1038萬人,供水水質合格率為99.9%,水壓合格率達99%以上。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的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天津作為未來北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城市,優質水資源短缺,供水水源絕大部分依賴外調水源。
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之前,天津城市用水主要以引灤入津的灤河水為主,以引黃濟津的黃河水為應急補充。灤河水和黃河水水質具有很大的共性,如高堿度和高pH值。同時,兩條河也受各自流域和人為因素以及氣候因素的影響,其水質各自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灤河水在夏、秋高溫季節藻類繁殖旺盛,使灤河水具有較高濁度、高葉綠素和高藻類數,蛋白質氮比重也較高;黃河水流經中國西北、華北地區,地質復雜,其水中具有更高的堿度、硬度和鹽含量。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天津市在原引灤輸水工程的基礎上,又擁有了一個充足、穩定的外調水源,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引灤、南水北調中線雙水源保障條件。目前,由于水質問題,引灤水則在水質允許時作為城市用水使用,大部分用于生態補水;城市用水主要依賴于南水北調中線水。
天津水務集團所屬五家原水分公司負責運營引灤入津和南水北調的原水輸配,十三五期間累計安全輸配引灤、引江原水81.2億立方米,安全輸水保障率100%;水務集團所屬華泰龍公司負責運營淡化海水輸配業務,2020年輸配淡化海水1575萬立方米。
天津水務集團未來發展規劃以及原水布局
天津水務集團制定了“一二六一戰略”,以供水為主業,以環保和工程業務為兩翼,具體的工作包括國企改革、管理提升、資本運作、智慧水務、科技創新、黨的建設,六大方面協同推進。總體目標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為經營主線,將集團打造成為機制完善、運營高效、技術先進、保障有力的城市水務統一運營平臺和全國一流的現代化水務企業”。侯鐵成還提到,在“十四五”期間,天津水務集團計劃在社會責任、產業發展、公司治理和財務指標共計四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
導致天津水資源緊張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外來水依賴度較高,二是本地水庫儲蓄能力不足,從而導致天津市供水安全壓力較大。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尋求多水源,二是進行水庫擴容。天津的原水未來將形成“三水五庫”的布局,其中有“兩水”已經通水,分別為引灤入津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未來還將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而實現三水源保障,互聯互通。“五庫”則指的是于橋、爾王莊、北塘、王慶坨、北大港五座水庫實現五湖聯調,其中于橋水庫和北大港水庫也計劃進行擴建和增容。因淡化海水成本較高,所以不作為常規水源,將其作為戰略儲備,供關鍵時刻使用。
天津水務集團在融資渠道方面的探索
根據天津市十四五供水規劃,未來五年原水工程投資約80億,同時需要做好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天津境內工程,亟需進行于橋水庫擴建增容、北大港水庫擴建增容等項目建設。預計總投資可達幾百億元。過去天津的水務工程基本由財政投資為主,但近些年來天津市GDP波動,政府財政面臨挑戰,所以需要企業自身去探索更多的融資渠道。但是供水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收益率相對較低,融資渠道也較少。近些年來,天津水務集團深入研究各種融資模式,積極探索多種融資渠道,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侯鐵成也就此在論壇上進行了分享。
為維系資金平衡,在資金籌措方面,計劃發行公募REITs(本金)+項目貸款和原水保障工程專項債。侯鐵成提到基礎設施REITs是近幾年發改委積極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或將為供水企業的發展帶來利好;在資金平衡方面,則可以采取土地平衡指標交易資金、國家部委相關獎補資金、礦山資源開發收益、重大水利工程支持資金等方式。
除此之外,天津水務集團還計劃探索更多的創新模式。創新模式解決平衡除了原始財政出資支持外,還可根據實施項目的情況增加其他多種類型的收入;
第一, 通過BOT模式,可以節約建設資金,降低投資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第二, 通過瀕水資產的開發取得收入(EOD模式);
第三, 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爭取整體大平衡(用水量增加)等。
本文系中國水網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