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
秦皇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關于印發《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指南》的通知
各縣區生態環境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進一步規范我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制定了《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嚴格遵照執行。
附件: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指南
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 秦皇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1年6月23日
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指南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導和規范全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工作,結合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際,制定本指南。
一、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經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現場檢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生產經營用地的用途變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權收回、轉讓前;重點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工作。其他情形可參照執行。
二、組織評審機制
(一)組織評審部門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由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評審。
(二)組織評審方式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組織評審部門)應當本著科學、合理、高效原則,組織開展評審工作。
可采取直接組織評審、指定或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審或組織評審的方式。
(三)部門分工
市生態環境部門職責:1.確定組織評審方式;2.受理申請;3.建立本市專家庫;4.調查報告檔案、信息管理,風險評估報告、風險管控/修復效果評估報告存檔;5.報告質量信息公開。6.對土地使用權人開展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以及后續的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進行抽查。
各縣區生態環境部門職責:1.督促土地使用權人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申請材料進行初審;3.對土地使用權人開展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以及后續的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1.負責核實評審的建設用地地塊面 積(四至范圍)、歷史、現狀、土地使用權人、規劃用途、用途變更、有關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等信息;2.推薦本系統專家進入專家庫;3.確定部門代表參加評審。
(四)組織評審的經費
組織評審的經費應當分別列入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自 然資源主管部門年度預算。
三、評審依據及有關原則
(一) 評審依據
主要是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包括但不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地下水質量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建設用地土壤修復技導則》、《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污染地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采樣技術導則》、《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固體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等。
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等未明確規定的內容,專家或者第三方專業機構依據專業知識判定。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相關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開展環境監管和環境監測的相關記錄,可作為評審依據。
(二)相關報告的重新評審
1.補充調查后重新評審。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通過評審后,發現存在未查明的污染(包括污染物或者污染區域),組織評審部門可要求補充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并重新評審。
2.因報告編制質量問題造成的重新評審。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因報告編制質量評審未通過的,經修改完善后應當重新評審。
四、評審程序及時限
(一)前期報備
土地使用權人或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單位應在調查開始前向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報備。報備的內容為地塊基本信息,進場采樣時間和預計完成調查時間等。
(二)申請評審
1.申請人
(1)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土地使用權人;
(2)依法組織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和單位。
2.申請材料
申請人提出申請時,應提交以下材料,并對材料真實性負責:
(1)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申請表(附件1);
(2)用于評審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含水文地質調查內容)及相關檢測報告;
(3)申請人及報告出具單位承諾書(見附件2、3)。
(4)評審材料遞交清單(見附件4)
(5)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相關資料。
(三)受理
縣區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地塊占地面積、四至范圍、地塊原用途、前土地使用權人、土地使用權取得時間、規劃用途、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等內容進行核實,并出具審核意見;各縣區生態環境部門收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申請后,對申請是否屬于受理范圍、申請材料的完整性、合規性進行初步審核,并出具初審意見。符合條件的報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在5個工作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申請材料不完整的,應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材料。
不予受理的,應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四)組織評審
組織評審部門應當在受理申請后30個工作日內完成評審。如需開展抽樣檢測(檢測機構需具備相應資質)等工作的,其時間不計算在內。
五、專家評審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者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的,總體要求如下。
(一)專家評審形式
一般為會議審查,會議可以現場或視頻方式進行,包括查閱資料,并根據需要開展必要的現場踏勘和抽樣檢測。
(二)參會人員
參會人員應包括:評審專家,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代表,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代表,土地使用權人代表,調查報告編制單位以及樣品采集與分析檢測單位代表。
(三)建立專家庫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已經建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印發了相關管理辦法,實施動態管理。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也已經建立。專家評審原則上從專家庫抽取或者選取專家。評審涉及行業管理的,可以邀請專家庫以外的行業專家。與評審項目各方有利益相關的專家應主動回避。
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1.熟悉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 (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掌握關于評審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法律要求;熟悉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政策、標準和規范。涉及到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應當熟悉地下水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規范;2.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堅持科學、客觀、公正、高效、廉潔的評審原則,身體健康,能夠承擔專家審查任務;3.在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涉及的專業 或者行業中有較深造詣,熟悉其專業或者行業的國內外情況及動態;4.具有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者取得相關行業職業資格證書,且從事相關專業領域工作3年及以上,在相關領域有突出專業特長或者管理經驗的專業技術職稱可適當放寬;5.無犯罪記錄。
(四)專家組成
原則上人數應不少于3人,復雜或者高風險場地的報告可適 當增加專家組人數。優先選擇具有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經驗的專家。建設用地土壤污染涉及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及從事過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等相關企業的,至少有1名熟悉相關工藝流程的行業專家;涉及到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至少有1名熟悉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專家 。
專家組組長原則上應有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從業經驗。
(五)專家及專家組意見
評審組織部門或者第三方專業機構,應提前2個工作日將需 要評審的報告及相關資料送達專家組所有成員。
專家組成員應按照評審意見的內容要求,獨立出具個人審查意見,對其出具的個人審查意見負責。(可參考附件5)
經專家會審后,專家組綜合形成評審意見,并由專家組所有成員簽字確認,專家組對其出具的評審意見負責。
六、第三方專業機構評審
第三方專業機構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1.在國內注冊的法人單位,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2.遵守國家有 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社會信譽良好,無違法記錄;3.具有承擔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有關規劃、政策研究和咨詢的工作經驗;4.具有3 名及以上長期(10年及以上)從事環境保護管理、政策、規劃、技術咨詢工作經驗的高級職稱技術人員;5.原則上承擔審查任務合同期內不得承接或者參與本行政區域內所評審類別的項目。
不組織專家評審的,第三方專業機構按照評審意見的內容要求出具評審意見。
七、評審意見
評審應當就以下問題給出明確意見和結論。
1.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程序與方法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遵循分階段調查的原則,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為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可以結束調查時的完整調查報告。
2.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是否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地塊基本信息、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物含量是否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等內容。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還應當包括污染類型、污染來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內容。
3.污染物含量是否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結論。一般存在3種情況:土壤污染物超過風險管控標準;未超過,且無需進一步補充調查;無法得出結論,需要進一步補充調查。
4.報告是否通過。包括3種情況:通過,無需修改;通過但需修改,并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后的審核方式;未通過,并提出明確具體的整改要求。
八、評審后的管理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于評審意見形成后5個工作日內,采取適當形式將評審意見告知申請人。
(一)加強后續環節銜接
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表明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并將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二)做好檔案、信息管理
1.申請人應當在評審前將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上傳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平臺。
2.報告經專家評審通過但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報告,申請人應當在評審結束后30個工作日內將修改完善并經專家確認后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重新上傳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平臺。同時,申請人需將修改完善后的紙質版報告按市級組織評審部門相關要求進行提交。
3.市生態環境部門將報告的評審意見及時上傳全國污染地塊管理系統。
4.組織評審部門應建立相應的檔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申請材料、評審意見等相關材料,檔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0年。開展重新評審的,相關材料與之前評審的材料均需存檔。
(三)公開報告質量信息
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12月底前將本年度報告評審通過匯總情況在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網站予以公布。公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報告編制單位名稱、提交報告總數、一次性通過率、報告修改完善時效超期率等。
九、相關責任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從業單位,對其出具的調查報告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評審專家應按規定的評審程序,客觀公正、科學嚴謹地出具評審意見,對與本人存在利害關系的評審項目應當提出回避申請,專家對其出具的評審意見終身負責。
附件:1.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備案表
2.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申請表
3.申請人承諾書
4.報告出具單位承諾書
5.秦皇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材料提交清單
6.專家個人意見表
7.地塊調查報告支撐材料清單
8.歸檔材料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