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在線 各地政策】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秾嵤┮庖姟啡娜缦拢?br />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改革,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面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創新,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格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責任體系,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強化監測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撐引領服務,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作出貢獻。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責任體系
1.強化黨委和政府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領導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格局,支持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及時研究解決生態環境監測發展改革、機構隊伍建設等問題,保障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正常開展;對防范和懲治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健全防范和懲治弄虛作假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
2.各部門依法履行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監管責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按照統一組織領導、統一制度規范、統一網絡規劃、統一數據管理、統一信息發布的要求,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實行統一監督管理,推動部門合作、資源共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監(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與監督管理職責。其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行業管理職責,組織實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監測工作,加強監測數據的質量管理和互聯共享。
3.壓實排污單位自行監測主體責任。排污單位應嚴格按照監測標準規范開展自行監測,制定監測方案,保存完整的原始記錄、監測報告,主動公開相關監測信息。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安裝使用自動監測、視頻監控設備。排污單位對自行監測、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4.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責任落實。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其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采樣與分析人員、審核與授權簽字人分別對原始監測數據、監測報告的真實性終身負責。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推進備案管理和信用評價,環境監測行業協會要推動行業自律,共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制度化、規范化。
5.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大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公開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將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監督舉報納入“12369”生態環境舉報和“12315”市場監管舉報受理范圍,經核查屬實的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二)優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6.強化環境質量監測。整合全省各部門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優化涵蓋大氣、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土壤、噪聲、輻射、溫室氣體等環境要素的全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加強新領域、新污染物監測,推進大氣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監測,在重點流域和地區拓展特征監測指標,提升環境污染溯源解析與風險監控能力。
7.加強污染源監測。增設園區邊界站監控重點污染物排放,推動重點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建立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監測體系。加強對城鄉黑臭水體、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入河排污口、農村面源的監測,強化高架源、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涉工業窯爐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推動涉重金屬排污單位開展鎘、鉈、銻等特征指標自行監測。逐步推進溫室氣體監測。生態環境部門按照測管協同和“雙隨機”原則加強執法監測。
8.拓展生態質量監測。以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為重點,通過省市共建、部門共享的多元合作機制,增設生態質量監測站點,各部門協同開展地面生態觀測、樣方樣地觀測和碳通量監測,推動生態質量監測評估。
(三)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
9.落實數據質量控制要求。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必須依法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建立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嚴格依照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并保存完整的原始記錄。排污單位應當建立自行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定期開展自動監測的手工比對,加強原始數據及監測情況記錄。生態環境監測使用的標準物質應當是有證標準物質或具有溯源性的標準物質,監測用計量器具、儀器設備應依法進行檢定或校準。
10.加強數據質量監督。各級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按照“雙隨機”原則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所屬監測機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自動監測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行為予以嚴肅查處。
11.防范地方和部門不當干預。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和有關人員應規范記錄黨政領導干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干預生態環境監測的批示、函文、口頭意見或暗示等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質存儲、歸檔備查。對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或干預生態環境監測造成惡劣影響的市州、縣市區,由省生態環境廳按規定公開約談地方政府負責人,責成當地依法查處并整改。
12.嚴厲打擊監測弄虛作假。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和有關人員存在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由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并向社會公開,推進聯合懲戒。黨政領導干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職務影響與便利篡改、偽造或指使篡改、偽造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以及對弄虛作假行為包庇縱容、監管不力的,由負責調查的部門將相關材料移交有干部管理權限的任免機關或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追究其責任。
13.強化責任追究。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查實的生態環境監測弄虛作假案件,依法進行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提供監測檢測服務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與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配合檢察機關開展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的勘驗取證工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提供支持。
(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水平
14.提供決策支撐。健全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推進多部門聯合會商,科學客觀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強化環境風險預測與預警,推進水質預測預報、異常預警和水環境容量評估,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時效和精準水平,逐步開展土壤風險評估和生態風險預警研究;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監測,明確省市縣應急監測工作職責,建立區域聯動響應機制,快速評估突發事件環境風險,研判污染成因并鎖定污染來源,有效支撐政府決策。
15.推進系統治理。加強污染來源、成因及傳輸解析,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與污染排放的關聯分析能力,開展重點敏感環境問題研究性監測,篩查并識別區域特征污染物,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破解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參考。推動建立環境治理措施對環境質量變化影響的關聯評估機制,科學客觀反映污染治理成效,推動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16.服務人民群眾。重點服務人民群眾“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在學校、醫院、居民區等敏感區域優先增設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監測指標。拓展環境質量、污染排放等信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生活方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水平
17.深化監測垂直管理改革。全面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改革,理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所屬監測機構職能。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與所在地政府應建立健全長效化業務支持機制,提供當地所需監測支撐與服務。
18.完善監測技術標準。推進傳統環境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轉變,堅持手工監測與自動監測互補、固定監測與動態監測結合。以重金屬監測、現場快速監測、自動在線監測、應急監測、遙感監測、質量控制等為重點,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標準規范體系,鼓勵企業參與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各級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排污單位要按照統一的監測標準規范開展監測活動,加強監測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實現不同部門、單位同類監測數據的一致、可比。
19.提升監測基礎能力。圍繞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質量、履約監測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點工程,提高實驗室分析、執法監測、應急監測、核與輻射監測等裝備能力,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重點加強縣級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推動縣級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地方標準編制,按規定逐步補充人員力量及儀器裝備,確保2025年前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具備有效開展行政區域內執法監測和應急監測的能力。拓展用能監控與污染排放監測一體化,建設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加強電力數據在污染源監督管理中的應用。
20.加強監測信息共享。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建設全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有效集成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質量等數據,推動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共管共享共用。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信息公開機制,由生態環境部門定期通過門戶網站、新聞媒體等統一發布環境質量和其他重大生態環境信息,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發布信息中涉及環境質量內容的,應與同級生態環境部門協商一致或采用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公開發布的環境質量信息。
21.推進監測科技創新。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鼓勵行政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和全過程質控技術研究,加強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應用,加快便攜、快速、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與推廣,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科技水平。
三、保障措施
22.強化組織落實。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以及省直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對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的組織實施,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將各級各有關部門防范和懲治生態環境監測弄虛作假、推進監測能力建設等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
23.加大資金投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結合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履行生態環境監測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和運行經費的支持保障。積極拓展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監測投入機制。
2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多元化、社會化、開放式人才培養與使用模式,加強監測人員入職培訓、在職培養與繼續教育,推動全員深訓精訓。完善激勵機制與人才遴選機制,不斷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和專業水平。
原標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意見》 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改革 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