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HarmonyOS 2,鴻蒙生態迎來新界碑。
據華為稱,鴻蒙打造的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全場景分布式體驗,貫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無人駕駛、車機設備、智能穿戴等,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而業界分析師表示,短時間內鴻蒙生態或無法快速覆蓋主流手機,但是卻有更多的機會在智能聯網設備上,以其分布式疊加IOT網絡,初步構建基于鴻蒙OS系統的萬物互聯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萬物互聯這個概念,在物聯網時代顯然并不顯得陌生。華為更是憑此直接跨入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相信很多環保人都還沒有忘記,其剛剛與盈峰環境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就智慧城市共建、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新能源裝備、產業數字化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此前,華為還曾參與研華AIoT創新應用系列論壇,公開透露站點能源趨于“零碳”網絡的發展路徑,與水利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加快智慧水務建設),攜手粵海水務打造城市全域水系統智慧化平臺,與中國電建達成智慧水務等領域的合作,甚至牽頭斬獲了智慧水務標的。
能源領域,“華為+光伏”的組合也早已展現了電力信息化、技術化變革的優勢。華為表示,華為數字能源將繼續聚焦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兩大領域,將瓦特技術、熱技術、儲能技術、云與AI技術等融合創新,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以上,華為參與的環保無不與“網”接軌,那么一“網”打盡的未來是否已經從鴻蒙OS生態圈窺到了一些軌跡呢?而智慧環保產業鏈,或在如華為這樣的數字化頂流的催化下,進一步被推上風口浪尖。
“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和使命,它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蘊含了巨大的產業和商業機會,華為數字能源致力于攜手產業伙伴推動能源革命,讓人們都用上穩定、清潔、經濟性更好的能源”
歐盟已經提出了工業5.0(Industry 5.0)概念,距離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僅過去10年左右,要知道工業3.0到4.0之間可是隔著數十年的歷史鴻溝。可見智能和信息帶來的蝶變速度有多么驚人,又讓全行業經歷了怎樣的“脫胎換骨”。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歐盟提出工業5.0概念仍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尤其是將可持續發展放到三大內涵中。
“Digitalisation(數字化)”與“Sustainable(可持續的,不破壞生態平衡的)”的相遇,從來不是偶然。
構建一個集高度感知、數據共享、智能識別、研判預警、互聯互通為一體的環保“物聯網”,是我國環保產業加速“換道超車”的必然選擇,也是全球生態環境行動的大勢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公共服務”,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近期,《關于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努力將自貿試驗區打造為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示范樣板。支持培養“互聯網+”綠色環保產業模式,推進生態環境“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監管”。
說到大數據監管,生態環境部5月發布會還提到,為了推進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加強與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溝通合作,強化衛星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應用。
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利用在線監控、視頻監控、遙感、無人機、用電用能監控、電話詢問等方式進行非現場檢查,進一步提升監管工作水平。生態環境部也坦言,衛星遙感、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科技手段在監督執法中得到普遍應用。
智慧環保,實現人互聯、車互聯、設備互聯,以新技術破解生態環境提效降耗難題、環境監管難題、污染取證難題、即時數據共享難題、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難題等等,不僅搭上了“新基建”的快車,也搭上了“碳中和”的東風,促使整個環保產業發生深刻變革。
據研究數據表明,我國智慧環保市場增速接近20%,新一代“科技大腦”的接駁卻還處于初級階段。巨大的潛力背后,一場屬于“深度學習”和“物聯感知”的狂歡,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