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為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切實做好2021年全市秸稈禁燒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按照2021年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大氣辦)要求,結合實際,報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制定出臺了《2021年亳州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
二、制定意義
一是改善空氣環境質量。自2014年秸稈禁燒工作開展以來,我市每年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改善明顯,衛星監測火點數逐年大幅下降,廣大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秸稈禁燒的意識逐年得到加強。經省大氣辦審核通報, 2020年度亳州市秸稈焚燒“零火點”,全年PM2.5年平均值47微克每立方米,較2015年同期下降18%,圓滿完成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打贏了藍天保衛戰。
二是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秸稈從“一燒了之”到綜合利用,我市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比去年提高0.4個百分點,高出全省目標任務2.6個百分點。其中,秸稈還田率降為53.9%,比去年減少4.9個百分點;產業化率增為46.1 %,比去年提高4.9個百分點,高出全省目標任務4.1個百分點;能源化和工業原料化利用率35.1%,比去年提高6.3個百分點,高出全省目標任務3.1個百分點。
三是全面強化秸稈禁燒管控。當前,廣大人民群眾農秸稈焚燒意識已基本轉變,但部分鄉村焚燒秸稈現象依然存在,冬季藥材秸稈和落葉堆積焚燒情況更是時有發生。按照省大氣辦要求,秸稈禁燒工作實行全年全時段全面管控,堅決杜絕農作物和藥材秸稈、垃圾、落葉、荒草等各類焚燒現象,全市進一步強化了全面禁燒、全年禁燒、全時段禁燒工作。
三、編制過程
2020年4月中旬,市生態環境局編制起草了《2021年亳州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4月23日,書面征求了各縣(區)委、政府,亳州高新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督查考核辦、市審計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局、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隊21家單位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對方案進行了完善;5月8日市司法局進行了合法性審查,形成了《2021年亳州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討論稿)》;5月17日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經市委審定后,于5月20日正式印發。
四、主要內容
(一)工作原則。按照“黨政同責、分級負責、各負其責、疏堵結合、獎懲并舉、狠抓落實”的原則,堅持重視程度不變、督查力度不變、對各類焚燒火點和焚燒痕跡查處力度不變,采取“以種促禁、以用促禁”的辦法,做到真正禁燒、全年禁燒、全面禁燒、徹底禁燒。
(二)工作目標。在全市范圍內對農作物和藥材秸稈、垃圾、落葉、荒草等各類焚燒現象實行全年全時段全面管控,其中5月20日至7月20日、9月20日至12月31日為重點禁燒時段。確保全市2021年國家衛星監測火點總數和省級督查火點數不進入全省前8位,力爭實現零火點,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三)重點任務。一是積極營造濃厚宣傳氛圍。二是繼續大力推行農機托管。三是嚴格落實網格化監管。四是突出抓好重點監管時段和重點監管對象的禁燒工作。五是科技支撐創新監管手段。六是切實加大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工作力度。
(四)部門職責。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一致”的責任體系。市直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秸稈禁燒日常管理工作。各縣區黨委、政府是秸稈禁燒的責任主體,要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一致”的責任體系。縣區黨政一把手是秸稈禁燒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轄區內秸稈禁燒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是具體責任人。
(五)嚴格責任追究和獎懲。一是實行保證金制度。各縣區要分別向市財政繳納500萬元,亳州高新區向市財政繳納200萬元的秸稈禁燒工作保證金。
二是嚴格落實獎懲。在重點禁燒時段內,凡是被國家衛星監測和省、市暗訪發現的火點,每個火點扣除該縣區秸稈禁燒工作保證金100萬元。對縣區申請核銷的衛星誤判或客觀原因造成的火點,經查實存在弄虛作假的,每個火點加扣50萬元。對重點時段以外出現的各類焚燒現象,每個火點扣除10萬元。對實現零火點的地區,除全額退還秸稈禁燒工作保證金,足額撥付市級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外,市政府再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對亳州高新區獎勵200萬元)。
三是嚴格預警和責任追究。省氣象局對全省秸稈焚燒火點實施衛星全年全時段監測,監測結果每日在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站公開,市禁燒辦每日在“亳州鄉鎮禁燒群”發布。根據皖大氣辦〔2021〕2號文件精神,自2021年起,衛星監測發現的火點,因祭祀、電路故障、機械設備和秸稈堆場防火不到位等引發,不再核減。對秸稈禁燒重點時段出現火點的縣區,市禁燒辦將對該縣區進行預警;對秸稈禁燒工作開展不力、秸稈焚燒頻發的縣區予以警示。
(六)工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市財政今年繼續安排8000萬元作為縣區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每個縣區原則上2000萬元(不含亳州高新區)。各縣區要嚴格配套資金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三是加強暗訪考核。四是嚴格責任追究。
五、創新舉措
和往年相比,2021年亳州市秸稈禁燒工作重點補充了以下內容。
(一)推行農機托管,加大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工作力度。爭取在1-2年時間內支持在每個糧食主產區行政村建設一個秸稈標準化收儲中心,補貼標準按照亳州市秸稈綜合利用獎補實施細則執行。鑒于近年來我市采取秸稈全量還田的鄉鎮較多,秸稈還田數量較大,導致土壤消納、腐熟秸稈的能力下降,病原菌和蟲卵增多,增大了小麥赤霉病等病蟲害的發生風險。各縣區要倒排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工作進程,統籌地塊、統籌機械、統籌政策、統籌堆放,加大秸稈離田工作力度,深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確保2021年確保全市秸稈打捆離田率不低于5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5%。
(二)科技支撐創新監管手段。市大氣辦、市禁燒辦和各縣區要強化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應用,提高秸稈禁燒監管水平。充分借力科技,以視頻監控技術、AI智能分析為技術核心,提供全域監管的高空整體了望觀測、熱成像測溫報警多模式探測系統,形成發現、交辦、處置、反饋的全鏈條監管機制,逐步實現秸稈焚燒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三)嚴格預警和責任追究。省氣象局對全省秸稈焚燒火點實施衛星全年全時段監測。根據省大氣辦文件精神,自2021年起,衛星監測發現的火點,因祭祀、電路故障、機械設備和秸稈堆場防火不到位等引發,不再核減。今年方案中也增加了發揮“鄰長制”作用和市委督查考核辦對全市秸稈禁燒工作開展暗訪等內容。各縣區要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堅持“有火必禁、有煙必查、違法必究”和“零容忍”原則,按照“四不放過”的要求,切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依紀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