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宏觀調控,持續推出支持性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通過環保信貸、財政支出等政策工具,幫助環保產業有序復工復產。綠色金融在此過程中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通過發揮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化和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環保投融資領域,為疫后經濟“綠色復蘇”做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一、 2020年環保產業投融資政策環境
區域發展戰略布局持續完善。區域發展戰略不斷細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五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下,包括《長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以及《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內的一系列區域環保發展細則陸續實施,污水管網改造、清潔取暖設施建設等環保升級改造項目可有效刺激市場需求,協助環保企業業務轉型,促進環保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有助于借助時間窗口,爭取政策扶持,縮短項目落地運行周期,降低環保企業經營風險,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企業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共同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協調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疫情期間,這一政策方向具體實施細則相繼出臺。在經營原則方面,《意見》強調,政府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引導,做好服務;在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政策環境方面,以一攬子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建立良性經營機制。
稅務機構要合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實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面對疫情沖擊,2020年2月,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多次聯合下發公告,提出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免征增值稅等措施,幫助企業緩解經營壓力;從間接融資角度,鼓勵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建立中長期銀企關系,主動對接企業貸款和續貸需求。在直接融資制度方面,提高民營企業上市審批效率,合理降低證券發行門檻。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企業債券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環保通道”,適度放寬募資用途和延長批復文件有效期等多種方式,強化對企業運行的金融支持。
二、 2020年環保產業證券市場投融資發展狀況
環保上市企業數量和規模持續增加。2020年,環保上市企業新增16家,總數達到145家,業務領域主要聚焦水務和環境修復領域,同時也涵蓋了大氣污染防治、固廢處理和資源化、綜合服務以及環境監測與檢測等。環保上市企業數量和市值總量有較大幅度上升,但總體比例仍然較小,2020年末,145家環保上市企業總市值增至11659.1億元,同比增長16%,占同期A股總市值的3%。環保上市企業平均規模雖有所增長但仍較小,上市環保企業平均市值為80.41億元,同比僅增長5.4%,低于A股平均水平(101.75億元),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仍屬于競爭型市場。
環保上市企業再融資數量和規模較小。從增發募資數量看,2020年環保上市企業主要通過定向增發進行再融資,增發10起,與2019年數量一致,同期A股增發募資348起,占比3%;從增發募資金額看,環保上市企業增發募集資金額共計81億元,同比下降60.7%,同期A股增發募資金額為8276.6億元,占比1%。環保上市企業之間增發募資額呈兩極分化,大部分環保上市企業增發募資額較小。2020年,格林美和環保動力定向增發募資共計42.4億元,占環保上市企業年度增發募資額的52.3%;其他環保上市企業增發募資額共計39億元,平均募資額4.9億元,同期A股企業增發平均募資額23.78億元,大部分環保上市企業增發募資額遠低于A股平均水平。
環保并購市場較為活躍。環保上市公司并購數量增加、交易額大幅上升,總體規模占比有所下降。從并購交易數量看,2020年環保上市企業并購交易數量上升至80起,同比上升12.68%,同期A股并購交易數量為10601起,占比0.6%;從并購交易金額看,環保上市企業并購交易金額上升至458.98億元,同比增加93.25%,同期A股并購交易總金額為76730.99億元,占比0.6%。環保上市企業作為賣方的并購交易比例下降,并購標的仍集中在環保產業。2020年涉及環保上市企業的80起并購交易中,環保上市企業作為買方、賣方的數量分別為62起、18起,占比分別為77.5%、22.5%。并購交易標的主要集中在環境與設施服務、多元化工、工業機械和建筑與工程等領域,另外部分交易標的為電子設備與儀器、房地產、復合型工業事業、金屬非金屬等。
三、2020年環保產業投融資產品創新
環保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項目建設。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動REITs項目試點,以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廣泛調動各類社會資本積極性,促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其中涉及環保產業領域的包括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固廢危廢醫廢處理、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項目。
REITs將環保產業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不動產轉化為可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標準化金融產品,從企業角度,為環保產業流動性較差的優質基礎設施資產搭建新的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出售”基礎設施項目,回籠資金,緩解因投資回報周期長帶來的財務壓力,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從投資者角度,讓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收益前景廣闊,風險適度但前期投資規模較大的環保項目當中。同時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以投資補助等形式為項目REITs發行提供增信,暢通進入退出機制,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
此外,從項目經營角度,REITs的運行也為環保基礎設施項目估值、收益率等提供了有效參考,逐步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入庫,實現市場化定價,有效補足當前環保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短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最后,針對以往環保項目監管披露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通過公募REITs定期標準化信息披露,金融監管部門會同環境部門共同加以規范引導,倒逼環保企業提高相關項目的運營效率。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提供新供給。2020年7月,由財政部等牽頭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上海掛牌成立,旨在通過政府投入撬動社會投資進入環境保護、污染防治以及環保交通等環保領域,基金首期規模達到885億元,資金來源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相關行業企業。當前,環保發展資金短缺成為世界性問題。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預計,2030年前,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3.3萬億到4.5萬億美元投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組建,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我國環保產業投融資的需求。目前,首期基金投向主要圍繞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和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工作,進行項目儲備,以公司制形式開展投資業務。隨著基金首期工作的有序推進,在總結可復制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向其他地區推廣,作為環保產業信貸融資和證券融資之外的有效補充。
四、推動環保產業投融資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加強地方政府對于環保產業的金融、財稅支持。過去一年里,環保企業在環境設備生產、環境監測等方面為贏得疫情阻擊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在生產、流通等環節,檢驗檢疫造成的成本增加,應收賬款回收周期延長,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環保企業中的小微企業仍面臨著一定程度的經營困難,資金來源缺乏問題。
因此,建議地方政府配套中央的疫情防控期間相關金融政策,制定環保產業財稅支持方案,在減稅降費、專項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緩解行業內民營資本、小微企業的流動性壓力,降低經營風險,保障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培育引導環保產業規范發展。
針對細分領域進一步細化政策指引。目前《美麗中國實施方案》《農村人居標準體系指導意見》陸續出臺,聚焦方向和指標要素基本確立,但是大部分地方實施細則仍有待進一步制定和落實,尤其是結合本地區實際形勢,分步驟確定階段性數值、行動方案以及配套的一攬子支持政策等暫不清晰。從供給側角度看,企業針對性調整產品、服務方向需要一定時間,采購和生產周期受到影響,相應延長。細則滯后出臺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企業的生產秩序,留給企業轉型的時間相對有限。
因此,建議各級地方政府在高度認識美麗中國2035建設目標全局意義的基礎上,加快涉及強化土壤安全,提升水體質量,控制空氣污染水平和提高鄉村人居水平等實施方案細節制定,分解細化目標指標,及時公布具體項目的技術細節要求和產品規格等,逐步推進相關涉及環保項目的招投標工作。
強化企業項目和財務管理能力。目前環保產業整體發展規模較小,環保企業以中小微類型為主,疊加環保產業的回報周期長,專業度高、前期投資規模較大以及受政策環境影響程度較高等行業特殊性,決定了環保企業資金運用需要有合理程序的審慎評估,要求項目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目前來看,即使在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的環保上市企業中間,也存在著階段性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本,償還債務等情況。
因此,需要加快暢通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三方參與的產學研機制,運用技術手段和管理科學,以技術成果轉化為抓手,提升環保項目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縮短資金回籠周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指導企業完善內部財務預算管理制度,保持外部融資渠道多元、暢通,并且與金融機構等協調,以配套專項投資等形式為環保項目增信,合理增加良好前景項目的授信額度,緩解企業資金鏈緊張局面。
加快健全環保產業投融資多元化供給體系。當前小微環保企業的資金來源單一,直接融資比例不高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如何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仍有待探索。建議政府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建立完善地方標準的環保項目庫和環保企業信用體系等環保發展基礎設施,并基于適當評價標準,挑選適宜的項目資產發展公募REITs和應用生態環境PPP模式,在不擴大信用風險敞口的前提下,提高環保項目直接融資比例。
同時,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為契機,配套成立規范化公司化運營的地方綠色發展基金,投資涉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相關的高標準環保項目,協調多家小微企業以聯合體形式參與建設,爭取納入國家級項目儲備庫,進一步獲得國家級投資基金的支持,提高社會資本參與度。
原標題:IIGF觀點 | 2020年環保產業投融資狀況及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