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初年,“后疫情時代”十字路口,2021年被賦予了很多期待和展望。環保在線也發現,不少證券研究機構和專家名企都在評估和分析環保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倒讓人生出了很多遐思。
不可否認的是,2021一季度就發生了不少大事件,為市場打了強心劑。
1、中央一號文件給了鄉村振興
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人居環境整治,或者農業綠色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要求和具體任務,都彰顯了“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新高度。
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回收利用、農膜和包裝物回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綠色節水灌溉和養殖、清潔供暖下鄉、推進農村廁改、健全垃圾和污水治理運維體系等,細節方面條屢必至。
2、綠色發展頂層規劃再添一員
意見從生產、流通、消費、基礎設施、技術、法規政策等6方面,明確了4大原則、85項重點任務和牽頭單位。
3、重磅環保法規連番登場
隨即,5月1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暫行辦法》《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暫行辦法》也將加入陣營。重磅環保法規接連登場,還有正在緊鑼密鼓編制中的“十四五”規劃,無疑為這個政策型導向的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正能量。
4、地方兩會、政府報告、2021重點項目發出強信號
來自新華網的消息顯示,目前所有省份的地方兩會均已順利召開,陸陸續續的政府工作報告與大家見面了。很顯然,“十三五”目標的圓滿、超額完成只是起點,各地又奔著“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踏上了新的征途。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立足點不偏不倚,“聚焦污染防治攻堅”“制定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持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踐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要求基本一致。
與此同時,各地也針對地方實情提出了更詳盡的要求。如河南主推能源體系快速轉型,改變一“煤”獨大態勢的行動;湖北著重綠色建筑、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建設;福建抓碳交易機遇,計劃發展碳匯金融......
值得一說的是,各省市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第一批重點項目名單相繼出爐,環保在線也對此進行了梳理,包括河北、湖南、廈門、石家莊、開封、洛陽等,個中環保商機蓄勢待發。
5、“碳”為觀止的潛力如何向環保轉嫁
這,或許是很多研究都關注的焦點,當然,環保企業更迫切地希望從碳達峰和碳中和兩大戰略中挖掘出更多能“錦上添花”的市場紅利。
壓力與動力的平衡轉換,成就了我國環保產業的高速崛起,盡管GDP占比仍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也不能否認其輝煌的戰績,以及不可估量的未來。
在我國全面完成對世界的減排承諾后,自行加碼、自我加壓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誰又能說不是又一次對整個環保產業的強支持。業內不少專家都認為,這意味著全國減排節奏的再推進。
環保,不能成為碳中和板塊分支賽道中被忽視的命題,各行各業都要正視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中,誰才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近日發布的新研究報告——
《管理會計活動框架下的碳資產管理問題研究》中就提到,從企業層面看,碳資產管理得當,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并增強盈利能力;對投資機構而言,在碳市場以及中國的幾個試點碳市場上,碳資產逐漸成為一個投資熱點。
報告預測,“30-60目標”將在2020~2060年間為中國帶來平均每年萬億元級別的低碳技術投資,相應的低碳產品年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元。
看,屬于“碳”的機遇何其多,低碳經濟,值得關注的環保子版塊自然不少。
再生資源回收、垃圾焚燒、智慧環衛、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碳排放權交易、無廢城市和海綿城市兩大概念級基建等都有望迎來長期利好的行情。
小結:
一方面,業內認為二級市場的環保板塊投資還沒有被充分重視;另一方面,業內也提醒稱,環保行業大部分企業凈利潤增速都超過了3成,值得各方更深入地進行全視角審視。
君不見,國企央企大規模入主環保企業,地方環保集團如春筍般冒尖,一眾央企基建隊伍已經對環保工程長驅直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保護“大合唱”的續曲激蕩不已,大方向直指“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一個“神仙打架”的環保大時代,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