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質增效新發展格局下,以資源化利用為核的治水風向對污泥處理的促進作用將愈發凸顯。
2021年污水處理熱潮正在持續上演。這一次,曾經備受冷遇的污泥處理走到了臺前。污泥作為污水處理的副產物,富集了污水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源頭上具有“資源”和“污染”雙重屬性。具體來看,污泥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機物質、顆粒細、密度較小、親水性等特點,容易管道輸送,但脫水性能差。
截至目前,我國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發布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政策有20多項。伴隨行業對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處置要求逐漸達成共識,對污泥問題的關注點早已不單單局限于含水率。尤其隨著“水十條”“土十條”、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相繼頒布,對污泥處置的設施建設和處置目標提出了具體的高標準。
而在《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及《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兩大重磅文件中明確指出污泥要提質增效。從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來看,一般來說各地基本要求達到國家層面規定的90%,少部分地區則要求達到95%和100%。國家和地方各類政策、法規、規劃的陸續出臺,“泥水并重”的態勢正逐步形成。
但與此同時,污泥處理設施并未同步建設,導致污泥很長一段時間處于無組織排放狀態,部分城市由市政垃圾填埋場接收或采用集中堆放方式。據統計,2019年我國污泥產量已超過6000萬噸(以含水率80%計),預計2025年這一數值將突破9000萬噸。相關研究認為,到2020年我國市政污泥年產量將達到6000萬噸至9000萬噸。
伴隨行業對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要求逐漸達成共識,對污泥問題的關注點早已不單單局限于含水率。污泥處理處置路線看似有很多選擇,但是受諸多客觀因素限制,實際上可選的路線很有限。近年來,固廢污泥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填埋處置轉變為填埋與農藝運用、焚燒消化等兼而用之的多種處置方式。
迄今,已形成穩定化處理與安全處置的四條主流技術路線: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干化焚燒—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發酵—土地利用、深度脫水—應急填埋。而城市污泥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或者確保環境安全前提下,即在穩定和無害的條件下,才能進一步考慮其資源化利用問題。業界人士劉建林指出,污泥市場現狀為新技術的應用創造了契機,行業要大力開發和應用高效低耗新技術。
伴隨行業對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處置要求逐漸達成共識,對污泥問題的關注點早已不單單局限于含水率。尤其隨著“水十條”“土十條”、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相繼頒布,對污泥處置的設施建設和處置目標提出了具體的高標準。簡言之,污泥處理處置需要以無害化為目標,以資源化為手段,大力開發高效回收、利用污泥中能源與資源技術。
但是,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管理模式、產業鏈還沒有形成經濟有效的固定模式。僅從BOT項目角度看,給出的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區間在 150—500元/噸,平均成本在270元/噸。根據E20環境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總規模為7.42萬噸/日,污泥無害化處置比例僅為40%。另據統計,目前仍然有四分之一的污泥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置,超過11%的污泥去向不明。
污泥處理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的同時,各地相應設施也將大量新建,而這將帶動污泥處理行業工程設備投資及運營需求爆發。據E20環境平臺預測,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產量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過去兩年內全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的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預計到“十四五”期間,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市場空間約為922億元。分五年逐年釋放的話,平均每年200億元左右,呈現出逐年遞增之勢。
當然,在污泥處置市場潛力挖掘期,要想站穩腳跟,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硬道理。而以創新技術為核心、并致力于污泥資源化利用為代表的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