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防治歷程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治理對象、工作重點都有明顯的變化,每個行業所排放的污染物和治理措施也存在差異。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治理進入攻堅克難的階段,大氣污染治理從主要污染物、重點治理區域和治理思路等均發生了改變。
主要污染物上——PM2.5控制剛邁出第一步,臭氧污染問題浮現;
重點區域上——汾渭平原成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攻堅區域,同時川渝、長江經濟帶、東北地區等大氣污染治理引起關注;
治理思路上——區域聯防聯控、繼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污染物協同治理實現從大氣污染“治理”到“管理”的飛躍等成主流。
上述的改變,也推動大氣污染在治理裝備技術上等發生改變,其中的一個原則仍是“堅持科學治污”,這一點也是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生態環保的一個重要內容。另有機構預計,未來工業大氣環保治理需求高達2000億元,市場空間巨大。
近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我國部署加強大氣污染科學防治的相關內容,其中明確提出“下一步要運用好相關成果,加強大氣污染科學防治,同時要進一步深入開展科研攻關,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之年,同時也是開啟“十四五”升級版污染防治方案之際。近年來我國能在PM2.5的治理上取得顯著成效,離不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資料顯示,2017年9月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大氣重污染成因及治理攻關項目;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專項啟動了“長三角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策略與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此外,“珠三角PM2.5和臭氧綜合防控技術與精準施策示范”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月28日,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技術知識產權共576項,主要以去硫、硫氧等技術為主,尤其是在除塵、機動車污染防治上,我國已經小有成績。在除塵領域,我國已然開始重視起對小顆粒污染以及控制的問題;在機動車污染控制技術上,我國已經攻克柴油機顆粒物排放凈化技術和化凈化器產業化關鍵技術。
但在脫硫技術上,我國還沒有充分的掌握煙氣脫硫設備的設計以及制造的技術。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新固廢法的實施,也為脫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企業在選擇煙氣治理工藝時,無二次污染、無固廢產出應該成為首要的考慮因素。
在大氣污染治理裝備上,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加快提高環保技術裝備、新型節能產品和節能減排專業化服務水平是接下來的重點,這也提醒大氣污染治理相關企業從產品到服務上要進行質的突破。
有專業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環保管家和智慧環保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管理咨詢服務將延伸到企業端的環保管家服務,在綜合分析區域整體空氣質量的基礎上,為政府的環境管理提供治理建議,并協助企業提升治理能力;在區域環境達標的基礎上,大數據應用的廣度深度方面,將繼續向智慧環保方向發展,核心在于污染源的監控,環境調查和檢測是了解、掌握、評估、預測環境質量狀況的基本手段,是環境信息的主要來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