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15日,
第二十一屆中國環博會(以下簡稱“2020環博會”)在上海新博覽中心舉辦,展品范圍涵蓋水、固廢、大氣、土壤及噪聲5大領域,24個國家超1800家企業來到現場,政產學研資同臺論劍,分析展望“十四五”期間的環境產業政策、技術和產品創新趨勢。
2020環博會藍必盛展館
江蘇藍必盛化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必盛”)也亮相其中,為化工企業和園區帶來一系列環境污染綜合治理提供產品、技術或解決方案。
據了解,藍必盛成立于2001年4月,2016年8月在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掛牌,主要專注于高濃度有機化工廢水的治理及資源化、化工三廢綜合治理、化工環保新技術、新工藝研究,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
藍必盛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的經驗使公司在工業污染防治中有了十足的底氣,目前已經形成“可研立項、環境評估、方案制訂、圖紙設計、工程施工、技能培訓、運營管理”一條龍服務的環保閉循環服務體系,可以稱得上是“化工環境診療師”和“化工環保領域的一站式綜合治理服務商”。
近年來隨著污染治理攻堅力度的持續加大,也對工業污染治理提出更高標準,精細化的治理規則也意味著相關環保企業也要作出積極改變。過去工業污染治理注重“治”,到如今在“治”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治得好”、“治得省”、“治得穩”,這也提醒了相關的企業,停滯不前走不長遠,滿足當前的工業污染需求才是王道。
在此背景下,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工業污染治理中,已然到了一個創新力可以變現的時代,大家都在拼命加強和表現公司創新能力,就是為了那一波度和環保市場份額。”
這時看的就是環保企業的科技支撐保障作用。藍必盛聚集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公司擁有環保技術研究院、環保工程設計院、環保培訓學院和化工環境綜合治理聯盟等保證公司新鮮創新活力的基石,為上述提到的打造“環保閉循環服務體系”創造了條件。
其中藍必盛研究院下設資源化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分析檢測所、工藝研發所、化工醫藥研究所、農藥染料研究所,均設有各自的獨立的中、小試驗場地,對于工業污染治理的細分領域都有所涉及。同時,研究院還與國內院校及科研機構等開展了產學研合作,針對工業廢水存在的高COD、高鹽分、毒性大、可生化性差、產品種類多等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關。
在如此創新體系的支持下,藍必盛已經形成了7大板塊,分別是環境設施運營服務、EPC環境工程總承包、化工園區綜合治理、環境評估、環境檢測、環境工程設計和環保技能培訓。
第三方治理近年來在工業污染治理中,被認為是達到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運營治污效果的不錯選擇。在此情況下,藍必盛憑借自身較高的資質——“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服務二級資質”,將BOT模式成功引入化工廢水治理領域,并通過專業的運營團隊為化工企業的污染處理設施進行第三方外包運營服務。除此之外,藍必盛已承接揚農集團、合盛硅業等大型企業的10余項綜合性總承包工程項目。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藍必盛針對工業園區技術難點進行長期的研發攻關,通過采用BOT、ROT、EPC或EPC+O等多種商業模式完成化工園區內企業污染綜合治理和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托管運行,再結合所提供解決方案、技術或運營服務等,助力園區解決廢水、廢氣、固廢等綜合環保難題。
19年來,藍必盛通過不斷變現自身創新能力,逐步建立起了從設備、工程、運營以及檢測的一體化、托管式服務能力。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治理背景下,藍必盛將在此技術上進行進一步的轉型升級,緊抓第三方治理大趨勢,為我國工業園區污染治理貢獻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