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0億元!這是PPP項目新一輪投資體量。
更為重要的是,PPP規范化時代正加速到來。在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中,首次強調通過與專項債結合、改善投融資模式及盤活存量資產,在規范有序基礎上創新打造PPP模式。
撬起來的PPP,砸了自己的腳?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2013年是“生態文明”戰略實施起點,同時也是PPP模式高速發展的開端之年,注定了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
但環保項目逐漸向三四線城市和鄉鎮下沉的同時,業界開始擔心這類地區債務復雜且尚未擁有PPP項目經驗和成熟的商業模式。隨之而來的,是環保企業相應承擔的應收賬款風險。另據中國環境報5月26日消息稱,生態環境PPP主要為BOT模式,采用BOT模式運作的項目數量占入庫項目總數的72.6%,投資規模占74.6%。
更大的問題是來自資本金的要求。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認為,生態環境類PPP項目收益主要依賴地方政府財政,項目所在地的政府財政情況和未來支付能力決定了企業長達10-30年的收益。對于投入PPP的企業而言,基建前期初始資金需求大,沉淀成本高,回報期長,且單純依賴地方財政為付費主體。
尤其是民營環保企業多以技術見長,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往往是企業短板。2018年環保市場遭遇波動,融資環境不容樂觀。從細分領域看,水務、園林、垃圾等環保項目大多是重資產項目。僅就水務領域PPP而言,與此前相較總體投資規模近乎減半,近兩年年均規模不足1000億。而在過去兩年的高峰時段,動輒2000億左右的項目并不鮮見。
部分環保PPP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資金的杠桿作用以小博大,不惜成本拓展市場等行為。污水處理、綜合治理、垃圾處理等項目均以可行性缺口補助為主,項目數量幾乎占到所有項目回報機制中的一半左右。而在此次危機中遭遇較強沖擊的上市企業中,有78%的企業擁有大規模黑臭水體治理、河道治理等非經營性環境項目。這也也意味著,急于通過環保PPP項目快速占領市場,進而彎道超車的方式不可取。
PPP強化規范 激活環保強需求
歷了熱潮、嚴控、平穩等階段,經過92號文、10號文的嚴格管控,PPP市場愈加規范。在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駱建華看來,要解決PPP制度給環保企業帶來的問題,關鍵在于建立受益者付費的市場化回報機制。
進入2020年,旨在助推環保PPP項目規范化發展的《關于印發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 PPP項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關于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接踵而至。這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合理分擔風險、保證PPP項目規范操作,加快PPP項目落地。
PPP項目做為逆周期的國家推動工作的重點方向,將合法合規繼續推動。與此同時,政策端和融資端雙重發力有望使2020年成為環保行業大年。其中,環保及公用事業AA評級產業債券利差回落較為明顯,以民企為主的環保板塊債券融資成本有所改善。強烈信號的釋放,預示著今年PPP環保領域的發力勢在必行。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PPP項目入庫情況仍保持了較為穩健的增長態勢。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5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中入庫PPP項目超過9365個,項目金額高達近145000億元。而在3月入庫的12667個項目中,共有1157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項目,占比從2017年1月的5.81%提升至2020年3月的9.13%。
疊加專項債作為地方政府投資的重要手段,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大幅增至3.75萬億。截至4月17日,涉及水務建設、生態環保、水污染治理在內的生態環保類專項債總額超過1048億元,占比近10%。而在PPP模式加速落地之后,“錢袋子”逐步充裕起來的環保無疑將迎新一輪強需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