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至7月1日,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了“回頭看”,針對水環境問題安排了專項督察,并于2018年10月反饋了督察意見。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認真傳達學習反饋意見,及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立說立行抓好整改落實工作。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整改工作政治責任
(一)統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和對寧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明確提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2018年9月,專門召開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出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不斷深化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的認識,全區上下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新時代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有了深刻理解和體會。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全面檢視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打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想根基,形成建設生態文明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二)加強組織領導,壓實整改責任。全區上下將抓好整改落實作為檢驗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不堅決、踐行“兩個維護”到位不到位的重要標尺,對反饋意見涉及問題誠懇接受、照單全收、嚴肅對待,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書記和自治區主席任“雙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各市、縣(區)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動承擔起整改工作主體責任,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不折不扣做好整改落實工作。各有關單位(部門)對表對標督察反饋問題,主動認領問題,安排落實整改任務,強化責任擔當,扎實做好有關牽頭任務的整改工作。
(三)細化整改措施,實行清單管理。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指出的4個方面44項問題、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指出的3個方面13項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分別提出162、48條整改措施,明確6個時間節點,形成了整改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措施、明晰責任,拉條掛賬、倒排工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扎實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盯著整改。實行臺賬銷號管理,研究制定整改落實工作《驗收評估辦法》,完成一個驗收一個、報備一個銷號一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見成效。
(四)堅持以上率下,強化督查督辦。建立區市縣三級領導干部包抓重點問題整改機制,自治區層面每項整改任務由1名省級領導牽頭包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認真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動包抓重難點任務,多次主持召開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研究推進整改,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中衛騰格里沙漠污染治理等問題,多次實地調研和暗訪督辦,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推動整改任務有效落實。建立整改進展月調度和雙月通報工作機制,定期調度分析整改工作進展情況,約談整改工作滯后單位負責人,督促各責任單位按期推進整改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全文公開《整改方案》,及時通報工作開展情況。
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動整改措施全面落地見效
堅持全面整改和重點整改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精準綜合施策,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57項具體問題,截止2019年12月底已完成33項,其余24項正在積極推進。
(一)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聚焦督察組指出的燃煤鍋爐整治不到位、配煤中心建設遲緩、部分企業無組織排放嚴重等大氣污染突出問題,認真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銀川都市圈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加強整治燃煤污染,全部淘汰城市建成區內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銀川“東熱西送”一期、西夏熱電二期等項目建成達效。建立全區“散亂污”工業企業整治清單,實施技術改造提升、節能降耗、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三大行動,提前完成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力度,開展大型柴油車污染專項治理。全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2019年地級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87.9%,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2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達到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二)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母親河黃河的具體要求,切實打好新時代黃河保衛戰,緊緊圍繞督察反饋的部分入黃排水溝整治不到位、重點河湖污染治理有差距等問題,加強重點入黃排水溝綜合整治,全面取締58個入河流、湖泊排水溝工業企業直排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強化生態修復與保護,努力完成國家水環境質量考核目標。13個重點入黃排水溝建成人工濕地,正在逐步發揮凈化水質作用。實施不達標水體綜合治理,2019年清水河、葫蘆河、渝河水質均由劣Ⅴ類改善為Ⅳ類以上,沙湖平均水質達到Ⅳ類,星海湖中域平均水質達到Ⅳ類,13條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全部完成。全區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22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2019年全區15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0%。
(三)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針對督察反饋指出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等問題,持續落實《凈土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利用,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推進重點工業園區一般工業固廢貯存場建設,全區22個工業園區已建成9個,其余正在建設或開展前期工作。著力提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實施灰渣填埋梯級收費、灰渣綜合利用補貼,倒逼排渣企業開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建立全區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狠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科學劃定禁養區285塊、6702.89平方公里,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農用殘膜回收、化肥農藥減量施用等工作,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安全清潔水平。
(四)全面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堅持重拳出擊、鐵腕整治,強化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管,統籌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解決督察組指出的違法違規項目侵占自然保護區等突出問題。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治理保護,對全面排查的自然保護區2646處人類活動點位進行整治,整改完成率99.4%;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完成保護區內169處點位的生態環境修復,并開展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綜合整治修復工作;羅山自然保護區內38臺風力發電機全部拆除退出,并同步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哈巴湖自然保護區內違規問題全部整治到位,已完成生態修復。大力推進生態空間管控,在全國第一批劃定并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出臺《寧夏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全區礦產資源規劃,將14個自然保護區全部列為禁止勘查開采區。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勘界定標工作,依法依規調整自然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不斷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
自治區堅持鐵腕執法、鐵規治污,結合整改落實工作,組織開展了大氣、水、土壤、自然保護區等專項執法檢查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保持監管執法高壓態勢。2018年至2019年,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755件,罰款1.85億元,其中實施按日連續處罰7件、查封扣押122件、限產停產124件、移送行政拘留32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6件。
三、集中力量攻堅,督察組移交的6個責任追究問題整改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一)徹底整治工業園區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問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深刻反思、積極行動、牽頭建立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環保整改工作推進聯席會議制度,成立整改工作推進協調小組,加快推進整改工作。2018年8月底完成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修編及批復工作,2018年12月拆除42家違法侵占企業,生態恢復土地2197畝,已通過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驗收。
(二)規范治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生產廢水排放。研究制定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廢水排放問題《整改方案》,明確主體責任、技術要求及整改進度,推動葡萄酒莊廢水處理設施分類整改。對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或地埋式一體化廢水處理工藝進行建設的酒莊加強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采用簡單沉降預處理工藝的項目,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配套污染物治理設施建設,確保依法排污、達標排放。
(三)切實解決石嘴山市部分工業園區污染問題。深入推進循環化改造、規范發展,加快配套環保設施建設,推動太沙、紅果子等工業園區污染問題有效整改。2019年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338家,處置僵尸企業115家,清理閑置和低效土地5166畝。加速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100個工業技改和63個循環化改造項目,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固廢填埋場均已建成運行。
(四)強力推動生物發酵企業異味擾民問題整改。啟動永寧縣異味產生企業搬遷工作,推進企業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藝升級改造,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目前,泰瑞制藥公司已全面停產,正在組織開展搬遷工作,拆除轉移生產設備296套,清運生產原輔料2.11萬噸。伊品生物公司制定了異味擾民車間搬遷整治方案,產生異味的復合肥一車間已完成設備清理和廠房拆除,淀粉車間尾氣異味治理設施升級改造項目已完成,關停了產生異味較大的色氨酸車間。啟元藥業公司紅霉素生產線全面停產,已拆除外圍旋風分離器和空氣、動力、物料管道及車間內大部分控制閥門、攪拌裝置,四環素車間已停產,對VC生產線采取限產措施。
(五)突出解決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問題。自治區黨委對該廳黨組領導班子進行集體約談,提出嚴肅批評,明確整改要求。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向自治區黨委作出深刻檢查,成立主要負責領導任組長的整改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新發展理念查擺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抓好加快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等6項整改措施的貫徹落實。
(六)加快落實銀川和石嘴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銀川市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并通過驗收,建成濱河水系連通工程,重點入黃排水溝人工濕地全部建成運行。石嘴山市封堵取締1個分溝工業廢水排放口,將十二分溝、十三分溝沿線3家企業、石嘴山監獄和長興街道辦事處污水接入市政管網集中處理,三、五排入黃口及威鎮湖人工濕地建成運行,實施8個星海湖水體治理工程。
自治區堅持嚴肅追責問責,針對督察組指出的上述6個問題中思想認識不到位、敷衍整改、整改不嚴不實、假裝整改等問題,自治區黨委及時約談有關部門黨組,調整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下決心對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實的75名干部進行追責問責,其中廳級干部18人、處級干部34人、科級干部及其他人員23人,并在自治區主要媒體通報曝光,警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深刻汲取教訓,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四、堅持標本兼治,從源頭上解決生態環境保護深層次問題
全區上下以此次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源頭治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幅消減污染存量、有效杜絕污染增量,努力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生態環境承載力之內。
(一)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專門召開自治區黨委全委會,研究部署我區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出臺《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努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啟動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加快銀川都市圈發展,制定《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導目錄》,設立2億元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每年滾動實施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已培育國家和自治區級綠色園區7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30個,制造業示范企業16家。加快推進工業園區整合轉型發展,研究制定開發區整合優化和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將全區33個工業園區整合為22個,推動蘇銀產業園建設,積極探索“飛地”工業園發展新路子。嚴格建設項目準入,對不同主體功能區的產業項目實行差別化審批,嚴把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審批關口。出臺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項目《管理辦法》,加快淘汰水泥、鐵合金等工藝落后產能,支持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項目35個,帶動投資48億元。
(二)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成立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整合組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推進省以下環保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職能。修訂完善《自治區污染物排放管理條例》,出臺《自治區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一批法規規章,研究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建立財政資金投入與環境質量、污染排放總量指標掛鉤政策,健全完善考核獎補機制,逐步形成支撐綠色發展、治理污染問題、環境風險防控的制度體系。2019年全區各級財政用于生態環保的投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0.8%;2019年累計下達考核獎補資金4億元,樹立了“誰保護、誰受益”的鮮明導向。
(三)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出臺《寧夏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發布《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新建建筑100%符合節能標準。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用水企業節水型達標占比72%,銀川市成功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大力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扣除煤化工項目影響后,2019年全區能耗增量約234.3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74%。強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創建活動,形成了全社會生態建設廣泛參與、生態文明成果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
雖然我區整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領會得不夠系統全面,還存在碎片化問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艱巨性、緊迫性、復雜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樹立得還不夠牢。二是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仍然較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還不夠明顯,新動能培育不足,與綠色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任務依然繁重,治理工作難度較大,成效還不夠穩定。比如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秀水島等旅游設施整改思路不明確”問題整改未按期完成。中衛工業園區藍豐化工異味突出問題由于行業工藝技術難以突破,整改難度大,廠區周邊異味依然存在。由于工業園區鐵合金等行業煙氣無組織排放污染治理涉及點多、面廣、量大,加之部分企業工藝落后,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經濟技術開發區無組織排放廢氣治理不夠徹底。平羅縣崇崗煤炭集中區煤炭加工企業數量多,歷史形成的污染狀況復雜,治理困難,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但粉塵等無組織排放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題詞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以持續推進整改落實工作為重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打好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深刻反思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短板問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決用黨中央精神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生態環保工作責任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導檢查,落實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追責”,確保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到位。
(三)堅決徹底抓好反饋問題整改到位。嚴格落實領導包抓工作機制,加大對重點難點問題的協調推進力度,切實做到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建立長效機制不放過,力爭還清“老賬”、不欠“新賬”。對完成整改的問題,鞏固成效、嚴防反彈;對正在整改的問題,明確整改時限,倒排工期、掛賬督辦;對長期堅持整改的問題,常抓不懈、做到見措施見成效。
(四)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調結構、優布局、促轉型,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資源生態環境管理、考核、投入等制度,抓好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廢改立”工作,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附件:
1.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
2.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
附件2
寧夏回族自治區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13個)
一、入黃排水溝整治還不到位。2017年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中,仍有10條水質為劣Ⅴ類,其中四二干溝等7條部分指標較2016年有所惡化。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建成人工濕地,銀川濱河水體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已完成。2019年全區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入黃口斷面第四季度水質綜合評價均達到Ⅳ類及以上。
(二)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夏紫荊花紙業有限公司位于中干溝的排污口已全面封堵。石嘴山市對符合環保要求的9家企業開展入河排污口的設置登記工作,對已封堵取締的6個工業企業直接入溝排污口定期開展巡查,杜絕死灰復燃。吳忠市封堵取締了清水溝、南干溝沿線23個排污口,繼續深入開展清水溝、南干溝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排查“兩溝”流域的“散亂污”排污口,防止小作坊死灰復燃。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已完成了重點入黃排水溝沿線工業企業、畜禽漁業養殖、村莊集鎮排污口建檔立卡工作。
(三)全區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按照一級A排放標準實施提標改造,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截至2019年底,銀川市323家畜禽規?;B殖場,268家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9.11%,并對20家養殖場排污口進行封堵。石嘴山市11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已配套建設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吳忠市各縣(市、區)372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有359家配套建設廢物處理利用設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6.5%。中衛市督促全市288家規模養殖場建設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目前271家配套建成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4.1%。
二、銀川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沒有按時完成,每天約8萬噸氨氮濃度達20毫克/升的生活污水直排銀新干溝;同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人為“縮水”,導致上游麗子園泵站每天約2萬噸污水溢流排放,這是四二干溝污染的主要原因。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銀川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于2018年6月15日完成新舊污水處理系統開始聯通運行,7月15日完成環保驗收。
(二)2018年冬季以來,麗子園泵站服務區域內污水量減少,泵站整體運行態勢平穩,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可以滿足區域污水處理要求,麗子園東街泵站污水全部排入第二污水處理廠,沒有再出現污水溢流問題。
三、中衛市中寧縣政府未對縣城污水管網實施改造,管網破損嚴重,大量地下水滲入;未按期建成第三污水處理廠,致使第一污水處理廠長期滿負荷運行并溢流排放,造成北河子溝污染嚴重。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2018年7月建成并投入運行中寧縣第三污水處理廠,外排水達到一級A標準,其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執行地表水Ⅳ類標準。中寧縣第三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中寧縣合理調配排入中寧縣第一、第三污水處理廠水量,第一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二)完成了中寧縣老南街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市北街南河子過河段、寧安南街南河子過河段、南河子東湖等老舊集污管網更換改造并投入運行。
四、工業園區廢水污染問題仍較突出。石嘴山市循環產業園、醫藥產業園和吳忠市同德慈善產業園未按期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尤其是石嘴山市循環產業園、醫藥產業園內“兩高”企業較多,污染嚴重,是第三排水溝主要污染來源。
整改時限:2020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
(一)平羅工業園區醫藥產業園和循環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均已建成并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正常運行。醫藥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污泥及時規范安全處置。同心縣同德慈善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已于2018年5月30日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和備案,具備了運行條件。
(二)循環經濟試驗區31家排水企業安裝預處理設施,30家排水企業安裝在線監測設備;醫藥產業園4家企業均安裝了廢水預處理設施,廢水經寧夏新安科技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入醫藥園污水處理廠。
五、工業園區廢水污染問題仍較突出。銀川市永寧縣第二污水處理廠由于接納大量工業廢水,2016年以來進水污染物濃度和水量遠超設計指標,長期超排偷排。對此,永寧縣政府沒有加強園區企業監管,長期“以罰代管”和拖欠處理費用,形成園區污水處理廠進水超標、超排偷排、政府處罰的惡性循環,對永二干溝水質造成嚴重影響。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永寧工業園區制定了《望遠工業園區涉水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整治方案》,組織對園區涉水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共摸排重點涉水企業8家,要求8家重點涉水企業安裝廢水排放在線監測設備,監測數據顯示8家企業廢水預處理后均能達標排入污水管網。同時加大對望遠工業園區涉水企業的監管力度,2019年以來出動環境監察執法人員57人次,對望遠工業園區4條主干道24個管井、3個泵站廢水取樣72個,根據取樣檢測結果,分析望遠工業園區涉水企業廢水排放情況。2019年3月4日起,永寧縣第二(望遠)污水處理廠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二)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2019年以來共對永寧縣第二(望遠)污水處理廠環境違法行為處以罰款153.5萬元;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制定了《望遠工業園區2018年環保治污網格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監管責任。
六、工業園區廢水污染問題仍較突出。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金鳳工業園區在工業廢水處理上“走捷徑”,將工業廢水直接接入銀川第三、第七生活污水處理廠,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嚴重超過設計標準。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2019年4月底,銀川經開區完成了涉水企業全面摸排,建立了園區涉水企業排查情況清單,共排查出涉水企業38家,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對所有涉水企業進行采樣監測。
(二)針對部分企業污水超標排放問題,銀川經開區加大對園區涉水企業的督查、檢查力度,分類指導企業進行整改,截至2019年12月底,企業污水超標排放問題已全面完成整改。
(三)銀川經開區和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加強對工業園區涉水企業監管力度,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嚴厲打擊違法超標排放行為,依法嚴懲篡改、偽造在線監測數據等違法行為。
七、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人工濕地建設工作滯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銀川市提出行政區域六條重點排水溝全部建成人工濕地,進一步凈化水質,但賀蘭縣政府在推進四二干溝、銀新干溝人工濕地建設中推諉扯皮,延誤工期,至今沒有建成;永寧縣負責的中干溝、永二干溝人工濕地也未按要求于2018年6月底建成使用。石嘴山市平羅縣政府組織實施的威鎮湖濕地建設至今還未開展水生植物種植。
整改時限:2019年10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銀新干溝人工濕地已建成投運,四二干溝、永寧中干溝、永二干溝人工濕地水生植物完成種植并投運。威鎮湖人工濕地完成水生植物補植121畝。
八、沙湖污染治理仍有差距。寧夏農墾集團對沙湖水環境治理重視不夠、責任感不強,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親自督辦后才有所行動?!渡澈w水質達標方案》明確的北岸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湖水循環凈化工程、補水口區域湖水循環凈化工程尚未建成;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未按要求于2018年6月開工建設。
整改時限:2020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
(一)寧夏農墾集團編制了《沙湖水體水質達標方案》并獲石嘴山市批復,先后印發了《沙湖水域生態治理及環境整治方案》《環保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農墾集團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等文件,并與相關單位簽訂了《環保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全力推進沙湖水質治理工作。
(二)“回頭看”反饋沙湖項目進展緩慢的4個問題,已于2018年8月全部整改完成并通過驗收。
(三)全面完成了7個良好湖泊項目和“52222治理工程”(治理5條排水溝,搬遷2處垃圾填埋場,治理搬遷2家養殖場,改造提升2座污水處理廠,實施休漁還湖、退耕還濕2.3萬畝),完成了2018年新增的13項治理措施,實施了重點污染區域湖底清淤工程。重點區域湖底清淤和水體置換工程已完工,累計完成清淤150萬方,共排出受污染水體2100萬方。沙湖生態修復工程已完工,完成蘆葦種植2300畝。退漁還湖區域綜合整治工程已經完工,完成沙湖周邊2.3萬畝范圍內的退漁還湖、退耕還濕整治工作。
(四)根據監測結果,沙湖2019年水質平均達到Ⅳ類,水質總體呈向好趨勢。
九、星海湖污染治理仍有差距。星海湖水環境治理是石嘴山市承擔的一項重要督察整改任務,但市委沒有專題研究,市政府直至“回頭看”進駐前一天才匆忙出臺《水體達標方案》。漁業養殖是星海湖水主要內源污染,但相關治理工作不到位,直至2017年9月自治區明確要求年底全部退出漁業養殖后,才被動開展工作。市園林和生態建設管理局作為濕地主管部門,承擔的星海湖濕地保護規劃編制、水生植物種植等5項任務均未按計劃完成;市水務局不僅未按要求實施中域南區清淤工程,而且長期隔斷湖面中域和北域,導致星海湖各個區域連通不暢。2017年,星海湖(北域)水質仍為劣Ⅴ類,今年以來部分指標雖有改善,但尚不穩固。
整改時限:2020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
(一)制定印發了《石嘴山市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星海湖水環境改善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了具體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限。編制完成《石嘴山市星海湖濕地保護規劃(2018-2023年)》并獲得批復。
(二)星海湖中域水生態修復與湖濱緩沖帶項目已完成工程交工驗收?!缎呛:w達標方案(修訂版)》實施的8個工程項目中,沙湖-星海湖水系連通前端人工濕地工程、沙湖-星海湖水系連通水質提升工程、沙湖-星海湖水系連通中段人工濕地工程、星海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工程和星海湖中域南區清淤工程5個已完成。在建3個項目。2019年1-12月,星海湖南域水質為Ⅲ類水質,中域、北域扣除本底值后為IV類水質。
十、部分地市水污染治理明顯滯后。銀川市2018年6月對城市黑臭水體監測顯示,銀新干溝、第四排水溝和西大溝仍為黑臭水體?,F場督察發現,第二排水溝民樂五隊城中村仍有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未按整治要求安裝人工增氧設施;位于銀新干溝旁邊的銀川乳品有限公司八里橋奶牛場未按要求于2017年9月底完成搬遷,直至“回頭看”進駐后才啟動搬遷工作;麗子園東街泵站長期向西大溝溢流污水,直至督察組進駐后才采取應急措施,減少溢流;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位于陳家圈溝邊,但溝里存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且未按要求種植水生植物。
整改時限:2019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銀川乳品有限公司八里橋奶牛場已完成搬遷。西夏區陳家圈溝內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已清理,并種植了水生植物。第二排水溝民樂五隊城中村段已增設人工增氧設施。2018年冬季以來,麗子園泵站服務區域內污水量減少,泵站整體運行態勢平穩,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可以滿足區域污水處理要求,麗子園東街泵站污水全部排入第二污水處理廠,再未出現污水溢流問題。
十一、部分地市水污染治理明顯滯后。固原市一年三次調整變更清水河市區段人工濕地項目實施單位,導致工作滯后;要求2017年底建成投用的4個清水河治理項目,3個未按計劃建成投用。
整改時限:2018年12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建成清水河固原城市過境段人工濕地、三營污水處理廠及人工濕地等重點工程并投運,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清水河水質2018年、2019年均達到Ⅳ類。
(二)明確了運行管理機構和人員,落實了管理經費,并加強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十二、西吉縣政府推進葫蘆河整治工作不力,未按要求在2017年底完成西吉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和興隆、將臺兩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西吉縣污水處理廠運行不正常,每天約0.3萬噸污水溢流排放葫蘆河。
整改時限:2019年4月
整改進展情況:已完成。
(一)西吉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和興隆、將臺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已建成投入運行,通過環保驗收。
(二)西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已建成投入運行,并通過環保驗收。葫蘆河玉橋斷面水質2018年、2019年全年平均水質均達到IV類及以上。
十三、水專項督察發現問題的原因,有工作基礎薄弱、生態基流少、治理資金緊缺等因素,但根本還在于思想認識不到位、治理責任不落實、考核問責不嚴格,特別是自治區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經濟和信息化、環境保護等部門協調推進不力、指導督促不夠、檢查考核不嚴,導致相關治理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存在拖拉散漫、前松后緊的情況,水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比較被動。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長期堅持。
(一)自治區各有關部門(單位)切實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為全區生態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門建立了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切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組織領導和協同配合,切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對發展改革部門承擔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圍繞工作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措施、責任單位和調度要求;下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安排3000萬元,支持石嘴山市污水管網建設、中衛高鐵站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等項目實施。下達了2019年第一批自治區預算內統籌投資,其中安排環境治理類資金6800萬元,支持西夏區平吉堡集污及污水處理工程、吳忠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提升工程等10個項目實施。生態環境廳編制印發年度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安排,明確各項重點任務、督查檢查及考核相關工作;積極會同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配合自治區水利廳開展河長制落實考核工作,2018至2019年安排專項資金16.9億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住房城鄉建設廳嚴格對標中央和自治區要求,制定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把尚未辦結的轉辦件和2017年未完成的整改任務一并納入整改范疇,抓好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和配合的各項整改任務落實。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切實履行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承擔的污染防治任務和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與經濟運行、項目投資、節能降耗、園區整合等各項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堅決落實生態立區戰略,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與相關廳局的聯系溝通,配合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協調開展監督、檢查與考核,指導各市、縣(區)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原標題:寧夏回族自治區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進展情況